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8月8日在北京開幕。記者當天從中國電科獲悉,其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半人馬機器人、白虹輕量化助行外骨骼機器人、四足巡檢機器人等多款最新機器人產品參展亮相,全方位展示中國電科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領域最新成果。 人形機器人:擁有「標準身材」 中國電科21所機器人專家介紹說,本次亮相的最新版人形機器人擁有身高170釐米、體重75千克的「標準身材」。它不僅擁有好看的「皮囊」,實力也不容小覷,包括運動能力大幅提升、感知能力更強、擴展功能更加豐富。 運動能力方面,最大運動速度可達10千米每小時,跳躍距離可達半米左右,跳躍淨高度20釐米左右,並且可在高度為20釐米的臺階和坡度不大於20°的坡面上自如行走。 中國電科研發的一款人形機器人。中國電科 供圖 同時,這款人形機器人相當「聰明」,不僅能夠進行自主充電,也有一些自我保護功能,比如在面對潛在危險或者障礙物時,它能有效進行自主規避。倒地爬起和姿態保護功能也能有效降低它的受傷風險。 據透露,該款人形機器人未來將在智能製造應用場景規模化推廣應用,並有望在物流、製造、特種作業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半人馬機器人:科幻片裡的「地面突擊隊」 從外形看,半人馬機器人像是科幻片裡的「地面突擊隊」:下身是靈活的輪足組合,上身裝備機械臂。它能像四足機器人一樣穩步前行,又能像輪式機器人一樣高速移動,還能雙手做事。 作為已真正走向應用的工業級產品,半人馬機器人整機32個自由度、雙臂可提供12公斤以上的抓舉力等特質,可替代人類完成災難救援、治安維護等多種任務。 中國電科21所機器人專家表示,半人馬機器人自身的智能感知系統可自主感知環境,進行建圖與導航避障,開展自主決策和行動。此外,它的雙臂可提供12千克以上的抓舉力,整機動態負載能力超30千克,操作閥門、連接電纜、使用滅火裝置都不在話下。 輕量化外骨骼機器人:實現「人機共融」 本次參展的白虹輕量化助行外骨骼機器人由中國電科21所研發推出,通過深度融合穿戴式智能增強技術,實現「人機共融」理念,讓穿戴者走動、上下臺階等動作自然流暢。它以突破性2.2千克整機重量和智能運動輔助系統,使每日爬樓、社區採購等老人日常活動肌肉疲勞感有效降低34%。 白虹輕量化助行外骨骼機器人採用航天級碳纖維複合材料與仿生關節構型,創新研發多模態傳感器陣列與人工智慧算法協同工作,實時解析人體空間姿態、關節角度及步頻節奏,精準識別下肢運動意圖,完成步態相位判斷與助力策略匹配,構建「人機動作同步」的智能神經中樞。 該款機器人還能針對不同場景實現動態優化輸出:階梯攀登時,可智能識別步態高度差異,提供符合人體工學的漸進式助力,破解老舊小區無電梯樓道出行難題;長距離步行時,AI能耗優化算法可實時監測用戶體力狀態,動態調整助力曲線,配合2小時續航快充電池組,有效延長老年人自主活動半徑;活力戶外場景下,專設旅遊/登山雙模式,針對景區石板路、山道斜坡等複雜地形優化扭矩輸出,實現坡道助力平滑過渡。 中國電科21所表示,白虹輕量化助行外骨骼機器人未來將走入更多養老機構、文旅場景,提供相關助力服務。(完)
福州8月7日電 題:兩岸青年體驗非遺技藝 同心傳承中華根脈 作者 葉秋雲 「這些工具充滿歷史感和力量感,感覺很有故事。」近日,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賴玉寅在福建理工大學體驗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的「敲打成型」環節時,手持錘子專注敲打著銀器。他說,看似簡單的重複敲打,實則力道和角度都大有學問。 時值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舉辦期間,第二屆海峽兩岸(福州)大學生公益廣告創意大賽暨學術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兩岸青年跟隨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銀飾鍛制技藝(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林偉星學習畲族銀器製作技藝。 8月5日,第二屆海峽兩岸(福州)大學生公益廣告創意大賽暨學術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圖為兩岸青年體驗畲族銀器製作技藝。(福建理工大學 供圖) 熱衷中華傳統文化的賴玉寅,對此次體驗興致濃厚。他說:「製作時,最專注的就是敲打的節奏感。整個世界仿佛只剩下槌子和銀器的清脆聲,能專心感受每一次敲擊帶來的微小變化,完全沉浸其中。」 「兩岸在老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上很相似。」製作過程中,賴玉寅聯想到了臺灣傳統工藝的保護。他說,傳承都依賴師徒口傳心授,創新則都在努力結合現代審美,讓老手藝走近年輕一代。 作為指導老師,林偉星看著兩岸青年認真製作銀飾,十分欣慰。他認為,金銀器製作技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兩岸青年共同體驗非遺,能讓他們真切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工匠精神。 7月30日,兩岸近百名青少年走進福州市鼓樓區文化館,體驗非遺篆刻技藝。記者 呂明 攝 在第三屆兩岸青少年「創未來」科普夏令營活動中,兩岸近百名青少年走進福州市鼓樓區文化館,體驗非遺篆刻技藝。臺灣大學生吳哲維循著印材上用黑筆描好的名字筆畫執刀刻石,當名字逐漸清晰時,他說,「印材是石料,下刀需用力,可見篆刻很考驗功力。」 臺灣中原大學學生楊進忠則與大陸同學組隊,在福州圍繞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展開設計,共同搭建了公共藝術裝置《渡夢歸脊》。他認為,以閩南宗族文化和建築特徵為核心靈感的公共藝術裝置《渡夢歸脊》,承載了遊子尋根、家族凝聚、血親同源的情感。 當前,福建積極鼓勵臺胞參與非遺傳承與保護。據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透露,在福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臺胞1名、省級傳承人有臺胞12名。 首位臺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卓聖翔表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需要兩岸青年同心協力。兩岸青年攜手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既能為彼此搭建深度交流、共築夢想的橋梁,也能讓兩岸傳承人共同發力,讓非遺傳承下去。(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4168
85
2025-10-26 17:42
25198
17
2025-10-26 17:42
15924
27
2025-10-26 17:42
67452
21
2025-10-26 17:42
39865
81
2025-10-26 17:42
42968
76
2025-10-26 17:42
43192
29
2025-10-26 17:42
49657
28
2025-10-26 17:42
51928
16
2025-10-26 17:42
35728
25
2025-10-26 17:42
21694
16
2025-10-26 17:42
51387
51
2025-10-26 17:42
62389
16
2025-10-26 17:42
45189
15
2025-10-26 17:42
19784
92
2025-10-26 17:42
26895
37
2025-10-26 17:42
91762
64
2025-10-26 17:42
35718
21
2025-10-26 17:42
51924
12
2025-10-26 17:42
31825
34
2025-10-26 17:42
72519
16
2025-10-26 17:42
69714
65
2025-10-26 17:42
97635
39
2025-10-26 17:42
36517
81
2025-10-26 17:42
52348
95
2025-10-26 17:42
97856
35
2025-10-26 17:42
36925
12
2025-10-26 17:42
68943
53
2025-10-26 17:42
27854
58
2025-10-26 17:42
38965
29
2025-10-26 17:42
62713
65
2025-10-26 17:42
36947
72
2025-10-26 17:42
37529
18
2025-10-26 17:42
59642
39
2025-10-26 17:42
48763
42
2025-10-26 17:42
14832
18
2025-10-26 17:42
96315
59
2025-10-26 17:42
95862
14
2025-10-26 17:42
64782
25
2025-10-26 17:42
53619
14
2025-10-26 17:42
38657
56
2025-10-26 17:42
16327
49
2025-10-26 17:42
85273
86
2025-10-26 17:42
65471
23
2025-10-26 17:42
72413
26
2025-10-26 17:42
84362
16
2025-10-26 17:42
15324
98
2025-10-26 17:42
73815
92
2025-10-26 17:42
27839
69
2025-10-26 17:42
97531
43
2025-10-26 17:42
74512
81
2025-10-26 17:42
| 香蕉直播 | 咪咕直播 |
| 蜜唇直播app | |
| 水仙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 趣播 | |
| 九球直播 | 趣播 |
| 小狐狸直播 | |
| 么么直播 | 么么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午夜直播 | 迷笛直播 |
| 河豚直播 | |
| 桃花直播 | 山猫直播 |
| 西甲直播 | |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看b站a8直播 |
| 名模直播 | |
| 咪咕直播 | 绿茵直播 |
| 心动直播 | |
| 么么直播 | 樱桃直播 |
| 巧克力直播 | |
| 荔枝网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蝴蝶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