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4日電 (記者 陳溯)8月盛夏的午後,微風拂過杭州郊區一處村莊的稻田,紅瓦白牆的農居別墅沿著河岸井然有序排列,綠意盎然的村道、院落描繪出一幅和美鄉村的畫卷。這裡是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梅林村,也是「千萬工程」的源起地,20多年來,梅林村已成為我國鄉村振興的樣板,它蝶變的密碼藏在綠水青山間。 ——「兩山」理論牽引綠色「蝶變」 梅林村位於蕭山區東部,是一個典型的沙地平原村莊,由錢塘江改道後圍塗而成,佔地面積1.88平方公裡。20世紀60年代,梅林全是沙地、泥路、茅草屋,被當地人稱為「爛梅林」。20世紀90年代,梅林村存在不少不規範的小企業,工廠與農房混雜分布,亂堆的垃圾和橫流的汙水嚴重影響村莊環境。 為重塑鄉村環境,梅林村積極求變,1998年,梅林村聯合村辦企業,實施了集工業廠區、農業園區、住宅樓區於一體的「三區合一」新農村建設,在全省率先建成村級別墅式農居小區。「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提出以來,梅林村繼續堅持「兩山」理論,走綠色發展之路。 梅林村村景。吳君毅 攝 「梅林村作為『千萬工程』的重要源起地之一,20多年來,始終努力走在鄉村蝶變之路的前沿,先後開展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類、電力『上改下』,建設了美麗庭院、美麗田園、美麗河道、美麗公路,村莊『綠色顏值』不斷攀升。」梅林村黨委書記楊燕江向記者表示。 ——生態發展換來「金山銀山」 打造村民嚮往的「詩意田園」,不僅讓梅林村的環境變好,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成現實。 漫步在梅林村中,整齊乾淨的村道、風景優美的河岸、紅瓦綠樹相互掩映,村中心還有一座佔地19畝、設計現代的白色建築「美好生活中心」,內設鄉村數字書房、智慧健康服務站、無人超市,「梅好小街」裡的咖啡廳、麵館、非遺體驗等文旅業態應有盡有。 如今,梅林村藉助生態村莊風景,踐行產業融合理念發展文旅業態,同時挖掘耕讀文化等本土資源,打造「梅好哥」、「蕭山本味」等品牌,通過三產融合,梅林村已成為城市遊客心目中的「詩與遠方」。 「人氣最旺的時候,一天有上千名外地遊客。」楊燕江表示,通過築巢引鳳,大力吸引鄉村旅遊、民宿經濟、觀光農業等業態落戶梅林,「村裡好看、好玩,遊客自然會來,2024年梅林村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 ——「低碳+智能」建設未來鄉村 在梅林村裡,隨處可見整齊鋪設的一排排深藍色光伏面板。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零碳工程師」來涵彬介紹,梅林村目前有2座光伏電站,一是「美好生活中心」,是一個近零碳建築,年發電量超16萬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4噸,二是光充儲一體化停車場,布局120千瓦分布式光伏,配置了30千瓦儲能。 梅林村光充儲一體化停車場。吳君毅 攝 數據顯示,光伏發電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民生紅利,不到兩年就回收成本並開始盈利,且村每年集體可以減少幾萬塊錢的費用。越來越多村民也想享受陽光帶來的額外收益,全村50多戶居民已在接洽安裝屋頂光伏。 在更廣闊的鄉野,梅林村漁光互補項目整合86餘畝池塘與39餘畝土地,水上發電、水下養魚,實現「一份土地,兩份收益」,預計每年可增村集體收入超11萬元。 近年來,梅林村將目光聚焦綠色產業的引進與培育,2025年,杭州奔馬低碳新材料智慧工廠在梅林村落戶,這家工廠用技術創新重構生產邏輯,高效乾燥技術讓蒸汽循環利用,廢棄PET回收體系每年減少10萬噸碳排放,為梅林村經濟注入綠色動力。 除了聚焦低碳產業,梅林村將數位技術融入鄉村建設之中,依託「瀝家園」平臺,村民可線上參與村務,通過智慧健康服務站「健康大腦」,梅林村已實現小病不出村、遠程會診等便捷服務。為吸引年輕人才,梅林村還打造了6000平方米的共享辦公空間,吸引40多名「數字遊民」入駐,涵蓋人工智慧創作、設計、自媒體等行業...... 二十年摸索,梅林村將「生態優勢」變成「民生福利」,未來也將繼續沿著綠色低碳之路前行,在綠水青山間書寫鄉村振興的答卷。(完)
湖州8月15日電(張煜歡)20年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稱「兩山」)理念在湖州市安吉縣餘村提出,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20年迴響,浙江的綠水青山間激蕩著時代的答卷。這其中,浙江女性在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上書寫下獨特的巾幗篇章。從雨林育種到數字茶田,從老屋新生到綠色治理……她們用智慧解碼生態價值,用堅韌織就共富經緯——千萬芳華綻放處,正是「青山不負人」的時代註腳。 圖為女性創業者團隊改造的湖州南潯窯裡村。受訪者供圖 數字引擎:重構鄉村生產關係的巾幗密碼 在桐鄉「瓜牛雨林」基地裡,當直播鏡頭對準絲絨質地的花燭葉片,「95後」廖萬甜憑藉專業學識侃侃而談,解鎖著「一片葉子賣出2.6萬元」的綠色魔法。 這位曾懷揣1萬元啟動資金的大學生,在園區婦聯創業扶持下,將天南星科植物育種做成千萬產業。「白天下田培育珍品,夜晚直播分享知識」,她的村播新業態帶動20多位農村婦女就業,讓科技賦能的雨林植物遠銷海外。 「為什麼選擇雨林植物?因為它們是『綠水青山』的縮影——不需要過度消耗資源,卻能以獨特的生態價值創造經濟價值。」廖萬甜說。 兩百公裡外的安吉白茶原,一場更深層的變革正在發酵。當咖啡機遇見炒茶鍋,數據流喚醒了沉睡的茶山。 海歸「創二代」、安吉白茶原小鎮創始人兼CEO李彥漪在萬畝茶田構建起一重嶄新空間:DNA數字遊民公社吸引超萬名跨界青年紮根,其中65%為女性;廢棄農房蛻變為年售10萬杯的「一片葉子茶飲」;瑞士實驗室的尖端技術更讓白茶活性物身價倍增。 「這是一場新時代女性與綠水青山的雙向奔赴。我是鄉村的實踐者,更是受益者。未來我們將架構起社區女性創業合作平臺,為鄉村建設、創意文化產業發展和旅居生活找到新的模式,吸引幫助更多女性實現創業夢想。」李彥漪說。 「95後」廖萬甜在基地中觀察植物。受訪者供圖 鄉村新生:從情緒價值到代際傳承的溫度經濟 在麗水松陽海拔600米的平田村,雲上平田鄉村旅遊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麗琴用十年堅守將鄉愁轉化為看得見的共富路徑。 她帶領鄉親們將危房改造成「茶纈巾幗工坊」,村裡奶奶巧手染制的茶香手帕年銷百萬。荒田復墾後誕生的「媽媽的味道」工坊,讓山野菜乾成為聯結城鄉的情感紐帶。如今,牛欄咖啡館、古村研學營等新業態,使當地村民年收入從9800元躍升至2.86萬元。 「老屋開口說話時,空心村就有了心跳。」葉麗琴說,平田村的實踐啟示著,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崛起,更是文化的賡續與生態的永續。如今,她正在領辦「巾幗民宿助共富」項目,希望將平田的經驗化作星火,點亮更多沉睡的鄉村。 這種溫度經濟,在湖州南潯窯裡村升華為更可持續的「綠色成長密碼」。 在當地,湖州市水漾窯裡鄉村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彬彬帶領團隊用女性特有的細膩,讓十餘棟閒置農房「修舊如舊」,變身陶藝館、雲朵咖啡館,碳排放直降40%。萌趣IP「窯裡裡」和30多項非遺研學課程,讓孩子們在陶泥芬芳中「種草」文化自信。「向日葵計劃」培育的50位「窯裡姐姐」,既是手藝傳承人,更是兒童友好「首席體驗官」。 「在窯裡村,我們努力讓每一片綠水青山,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天然盲盒』,蘊藏無限驚喜與可能;讓每一次親子互動,都化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情感超連結。」黃彬彬說。 親子陶坊的歡笑聲漫過百年古窯,而代際傳承的綠紐帶,正是鄉村永續發展的核心密碼。 黃彬彬帶領團隊在豬圈改造的窯文化館上陶藝課。受訪者供圖 治理變革:木蘭鐵腕守護共富藍網 綠色共富的徵程上,法治是無可撼動的基石。台州市生態環境局溫嶺分局城區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隊隊長餘瑩瑩與她的「木蘭戰隊」,用剛柔並濟的執法織就守護網。 追查107噸危廢非法轉移案時,她們跨省蹲守36小時鎖定證據;面對汙染企業,創新推出分級幫扶機制——為規模企業提供全流程閉環服務,給小微企業開設「周末學法講堂」。 更動人的是那份鐵腕下的溫情:她幫助減速機廠長老林獲取浙江全省首筆排汙權抵押貸款,讓傳統工廠在綠色轉型中重獲新生。 「執法的剛性築牢底線,女性的韌性則延伸共富半徑。」餘瑩瑩說道,「我的師父是一位堅守一線十餘年的女性執法隊員,在引我入門時她就告訴我,幹環保的女生既要有火的眼睛、鐵的手腕,更要有水的包容和穿透。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女性在生態環境執法領域的無限可能。前輩的託舉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我們正以綠色精神為指引,在共富路上奮勇前行。」 當生態執法從「開罰單」轉向「謀出路」,當汙染企業蛻變為綠色標杆,「木蘭力量」成為打通「兩山」轉化梗阻的一把密鑰。 二十載光陰流轉,從數字賦能到文化傳承,從綠色治理到法治護航,千萬女性以芳華為筆,在綠水青山間寫就時代答卷:當溫柔力量遇見生態沃土,沉睡的資源便煥發新生,寂寥的鄉村便重獲心跳,共富的道路便有了最堅韌的鋪路石。(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sky直播 | 心跳直播 |
魅影5.3直播 |
韩国直播 | 柠檬直播 |
彼岸直播 |
红杏直播 | 阴桃直播 |
仙凡直播 |
绿茵直播 | 香蕉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妖姬直播 | 黑白直播 |
春雨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69美女直播 |
迷笛直播 |
花瓣直播 | 橙色直播 |
夜魅直播 |
香蕉直播 | 樱桃直播 |
伊对免费下载 |
比心直播 | 奇秀直播 |
榴莲视频 |
小k直播姬 | 嗨球直播 |
色花堂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