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全面從嚴治黨。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引領全黨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持之以恆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保障。系列報導《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治國理政紀實》今天(8月6日)播出《把黨的自我革命這根弦繃得更緊》。 今年「七一」前夕,最新黨內統計數據發布。截至2024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突破1億名,黨的基層組織達525萬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黨既有辦大事、建偉業的巨大優勢,也面臨治黨治國的特殊難題。 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黨肩負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務十分繁重,面臨的執政環境異常複雜,自我革命這根弦必須繃得更緊。他強調,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在提高認識、增強黨性、規範權力運行、從嚴監督執紀、履行管黨治黨責任等方面進一步落實到位。 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中央八項規定是黨中央徙木立信之舉,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標誌性措施。 黨中央決定,從今年全國兩會後到7月,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確定學習教育主題,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開展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 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期間,闡述了開展這次學習教育的深遠考量。他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這是今年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各級黨組織要精心組織實施,推動黨員、幹部增強定力、養成習慣,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幹事創業。 針對這次學習教育,今年以來,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期間多次提出明確要求。 3月,在雲南,總書記強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吃透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把握相關紀律處分條規,為查擺問題、集中整治打牢思想政治基礎。 5月,在河南,總書記指出,要切實把作風硬要求變成硬措施、讓鐵規矩長出鐵牙齒,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7月,在山西,總書記強調,要抓緊抓細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後續工作,查擺問題要真,整改措施要實,確保取得實效。 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指出,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仍然嚴峻複雜。反腐敗鬥爭必須堅定不移,任何猶豫動搖、鬆懈手軟或半途而廢,都將犯顛覆性錯誤。他強調,要始終保持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保持戰略定力和高壓態勢,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讓,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 風腐交織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中央紀委全會上指出,要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剷除風腐共性根源。他強調,各級黨委特別是市縣黨委要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常態化地抓,讓老百姓可感可及。 7月1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通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120.6萬件,立案52.1萬件,處分42萬人。其中,共立案省部級幹部43人,處分省部級幹部30人。一系列數據彰顯了我們黨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今年以來,從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到堅決打好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從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到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我們黨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更大成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代新徵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重要會議、深入地方考察時多次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黨建來引領。從強調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要堅持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到要求各級黨組織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從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到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等,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部署。 新時代新徵程,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指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我們黨將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引領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與大運會時隔兩年,成都又一次成為世界體壇熱點所在——8月7日晚,第12屆世界運動會在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天府之簷」盛大開幕。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3942名運動員相聚成都,他們將共同書寫世界運動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盛會。對於成都市民來說,世界運動會相比兩年前在這裡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多少顯得有些陌生。世界運動會上的一些比賽項目,諸如棍網球、荷球、浮士德球等,對很多中國人更是陌生。但強調運動項目的多樣性、多元化,詮釋運動的無限可能,正是世界運動會的核心價值與最大魅力。首次落地中國大陸的世界運動會,也將鼓勵運動多樣化的理念帶入中國,進而進一步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與奧運會的相互補充和促進相比起超過百年歷史的現代奧運會,世界運動會的誕生時間要晚很多。上世紀70年代,因奧運會的規模所限,一些運動項目遲遲無法進入奧運會,但登上國際性綜合運動會舞臺是很多運動員的夢想。這些非奧運項目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因此希望為運動員開創一個國際性運動會,以便讓這些運動員也能獲得參加像奧運會那樣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的機會。世界運動會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1981年,首屆世界運動會在美國舉行。世界運動會以非奧運項目為主,其中既有一些對於中國人來說十分冷門的項目,諸如棍網球、荷球、浮士德球、短柄牆球,也有一些中國人較為熟悉而且中國運動員極具實力的項目,如技巧、健美操、啦啦操、體育舞蹈、輪滑、撞球、武術、龍舟。還有一些項目曾屬於世界運動會,但在成為奧運項目之後就離開了世界運動會,如羽毛球、跆拳道、女子舉重、鐵人三項。另外還有一些項目在成為奧運項目之後未能留在奧運會,所以它們在世界運動會進進出出,如霹靂舞、棒壘球。由於世界運動會與奧運會形成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係,已故國際奧委會原主席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先生曾高度評價世界運動會是「二級奧運會」。一些從世界運動會走向奧運會的項目,如羽毛球、跆拳道、女子舉重、霹靂舞,它們在世界運動會的存在經歷對其加入奧運會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薩馬蘭奇先生也曾進一步闡釋過世界運動會的角色是「奧運會的實驗室」。成都體育學院天府國際體育賽事研究院院長柳偉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認為,儘管世界運動會遠不像奧運會那樣具有巨大的全球影響力,但世界運動會的存在對於世界體育運動的均衡發展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柳偉說:「世界運動會為非奧運項目提供了頂級競技平臺,填補了奧運會覆蓋範圍的空白。一些項目如飛盤、軟式曲棍球,擁有廣泛的群眾參與基礎和文化價值,世運會的存在確保了它們的國際發展和競技提升,促進了全球體育的多樣性。」奧運會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頂級綜合性運動會,世界運動會與奧運會並非競爭關係。世運會與奧運會的互補,也讓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增益。柳偉表示,「奧運會聚焦高競技性項目,而世運會更注重包容性和創新性,為新興項目提供試驗場。一些世運會項目,如攀巖、滑板已成功進入奧運會,證明了世運會在推動體育項目進化中的關鍵作用。」此外,世運會強調「團結、包容、多樣性」,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運動員和觀眾,增強了全球體育的凝聚力,其較低的舉辦門檻也為更多城市提供了承辦國際賽事的機會,擴大了體育文化的全球傳播。世運會與成都的雙向奔赴世界運動會之前在中國的知名度、影響力都比較低,這與中國大陸從未舉辦過這一非奧運項目的全球頂級賽事有很大關係。2018年,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協助成都申辦世界運動會,為此後世界運動會首次落地中國大陸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支持成都申辦世運會,薩馬蘭奇基金會旨在將多元體育文化引入中國,填補中國大陸承辦此類國際賽事的空白。同時,2018年正值成都推進『三城三都』(包括『賽事名城』)建設的關鍵階段。薩馬蘭奇基金會深度參與成都申辦世運會的全流程,包括協調IWGA(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 考察評估,最終助力成都成功獲得2025年世運會舉辦權。這是成都積累國際賽事經驗、為未來申辦更高規格賽事鋪路的重要一步。」8月7日上午,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副主席湯姆·迪倫稱讚成都為世界運動會的發展創造了許多個「首次」,包括在世界運動會歷史上首次舉辦的火炬傳遞活動,將世運會體育精神直接帶到成都市民身邊。成都也將充分利用現有和改造後的體育設施舉辦本屆世運會,這被湯姆·迪倫評價為「最具可持續性的一屆世運會,樹立了辦賽的新標杆」。成都世運會剛剛揭幕,但為世界運動會及全球體育繁榮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已經展現出來。柳偉認為,「成都首次為世界運動會設計火炬並策劃火炬傳遞,賦予賽事更強的儀式感和文化象徵意義。火炬設計融入大熊貓、芙蓉花等成都元素,結合『團結、包容、多樣性』的理念,彰顯了中國文化與全球體育精神的交融。這種創新不僅提升了世運會的全球辨識度,也為非奧運項目的文化傳播注入了新活力。」作為中國西部重要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部科技創新中心,成都也通過舉辦世界運動會,進一步在全球展現了城市的包容、開放以及活力、魅力。成都世運會執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成都市副市長許興國介紹,「成都以舉辦世運會為契機,持續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在城市重要道路節點、公園景區融入世運元素,全面呈現『公園城市、活力世運』的園林景觀和『乾淨、整潔、有序、美麗』城市形象。成都同時結合全民健身,深入開展世運項目進社區、進學校、進商圈和『跟著賽事去旅行』系列活動,打造130個市民家門口的『世運空間』,吸引市民遊客參與體驗跑酷、飛盤、攀巖、射箭等新潮運動。」在本屆世運會賽前新聞發布會上,義大利女子射箭選手基亞拉·雷巴利亞蒂作為運動員代表,表示自己已經做好計劃,她期待著在完成比賽任務之後的「成都漫步」。助力中國實現全民體育8月6日下午,在率先開賽的本屆世運會軟式曲棍球比賽現場,觀眾席上有不少觀眾都是帶著孩子觀看比賽的家長,這是他們第一次觀看軟式曲棍球這個項目,但孩子們紛紛表達了希望體驗、參與這項運動的願望,家長們也基本上表示支持。可以預見,隨著本屆世運會各個比賽項目的陸續開賽,很多冷門、小眾的運動項目都將第一次闖入國人視野,很多中國觀眾也將第一次感受到,在主流的奧運項目之外,體育世界是如此的多元、多彩。根據2024年全國群眾體育工作會議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體育場地達459.27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37.2%。當參加體育運動已經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人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多元化需求也成為必然。近幾年,諸如飛盤、槳板、匹克球等新興運動在國內的迅速走熱,也反映出當人們的體育運動熱情被點燃,體育消費的欲望被釋放,運動興趣的選擇一定不會只局限在少數幾個主流項目。薩馬蘭奇體育發展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世運會強調『包容與多樣性』,這與中國的體育觀念從『唯金牌論』向『全民體育』轉型的趨勢相契合。成都世運會的申辦、舉辦,是中國體育全球化與多元化的關鍵一步。成都世運會的包容性理念、科技賦能實踐及產業化探索,不僅豐富了全球體育生態,更為中國體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成都世運會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當下中國體育發展的時代之所需。柳偉表示,「成都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世界運動會,通過非奧運項目的多樣性展示,打破了公眾對體育的傳統認知局限,為他們植入了『團結、包容、多樣性』的體育價值觀。這種理念將長期影響成都乃至中國的體育發展,鼓勵人們接納小眾運動,拓寬運動參與視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凤蝶直播 | 河豚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彼岸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月夜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咪咕直播 |
河豚直播 |
花间直播 | 蜜疯直播 |
午夜直播 |
橘子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荔枝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杏爱直播 |
曼城直播 | 糖果直播 |
tvn直播 |
妖姬直播 | 比心直播 |
糖果直播 |
糖果直播 | 鲨鱼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魅影5.3直播 |
凤凰网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