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8月11日電 (記者 德永健)比利時政府11日通報,比利時第一大港安特衛普港破獲毒品走私案,在兩個冷藏貨櫃中查繳逾73公斤古柯鹼。 據比利時聯邦財政公共服務部(管轄比利時海關)當日發布的公告,8月10日,兩個涉案貨櫃運抵安特衛普港,隨後執法人員進行查驗,結果總計發現73.38公斤古柯鹼。 公告顯示,一個涉案貨櫃從智利發出,經巴拿馬運抵安特衛普港,執法人員在貨櫃制冷機組中發現44.4公斤古柯鹼。另一個涉案貨櫃從厄瓜多發出,同樣經巴拿馬運抵安特衛普港,執法人員在貨櫃制冷機組中發現28.98公斤古柯鹼。 公告稱,比利時當局已將查繳的古柯鹼銷毀,目前正在調查毒品的來源及目的地。 荷蘭鹿特丹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分列歐洲第一大港和第二大港,近年來兩家港口的毒品走私日益猖獗,被視為販毒團夥通往歐洲大陸的兩大「門戶」,致使兩家港口繳獲的古柯鹼數量居高不下。 今年1月,比利時當局通報,2024年安特衛普港總計繳獲古柯鹼44噸,另繳獲搖頭丸等合成毒品2.1噸,繳獲海洛因0.2噸。 毒品來源方面,厄瓜多、巴拿馬、多米尼加、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成為「重災區」。另一方面,2024年從西非國家獅子山發往比利時的毒品數量大增,顯示販毒團夥試圖在西非國家開闢新的通道。 為加大緝毒力度,目前比利時海關已在安特衛普港啟用移動式掃描儀,力爭對可疑貨櫃尤其是來自拉美地區的貨櫃實現「百分百掃描」,還與荷蘭成立特別工作組,力求加強協作,聯手封堵比利時與荷蘭之間的販毒通道。(完)
城鄉黨組織結對幫扶是上海基層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經驗。兩年來,普陀區駐村第一書記紮根奉賢鄉村,勇當振興「領頭雁」。他們以黨建引領發展,用智慧謀劃產業,傾情服務民生,成為激活鄉村發展活力的關鍵力量。駐村書記的鄉村振興三重奏在奉賢區奉城鎮護民村,駐村第一書記龔良華的身影活躍在田間地頭。兩年間,他帶領村「兩委」以「黨建紅」引領「發展綠」,探索出一條「組織強村、產業富村、治理興村」的振興新路。龔良華堅信「建個好支部」是關鍵。他帶頭講黨課,推動護民村成為「上海市學習型鄉村建設試點村」。促成村黨組織與7家職能單位、企業「結對共建」,引入道路修繕、數字鄉村、智慧養老等惠民項目及幫扶資金超30萬元,將「組織力」轉化為「發展力」。「黨建引領盤活資源、探索農文旅融合」實踐模式,在全市駐村工作交流會上入選優秀案例。護民村通過盤活閒置資源,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文旅項目:將廢棄花棚改造為集多肉植物展示與村史文化於一體的"花藝多肉村史館";讓百年非遺琉璃工藝重煥生機;在蝦稻田中開闢親子體驗區;把閒置空地打造成生態蝴蝶莊園。其中,寵物樂園和蝴蝶莊園尤其受歡迎,成功舉辦的首屆萌寵嘉年華暨鄉村旅遊美食節單日吸引遊客超千人。通過開展「城鄉黨建聯盟」「滬上好物·書記帶路」等系列活動,實現助農銷售十餘萬元,拉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合作社消費升級增效、助農銷售增100餘萬元,村可支配收入較駐村前增長95.3%。 龔良華駐村後與村「兩委:共同創辦了鎮首家村級運營的長者食堂,每天中午飄出的飯菜香溫暖著老人們的心;5個睦鄰驛站解決送餐「最後一公裡」;發放大病補助超10萬元;組織義診講座22場;「貝碧嘉」等颱風夜,龔良華帶頭巡查的身影讓村民安心;為獨居老人安裝「電力脈象儀」守護安全。創新「屬長制」讓老黨員化身「鄰裡管家」…….這些生動圖景,正是龔良華用實幹對「黨建如何落地、產業如何生根、民心如何凝聚」作出的最好回答。從「隻身進駐」到「支援加持」「跨域聯動、組織聯建、需求聯合,在跨域互聯中奠定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駐村第一書記殷健在奉賢區梅園村開展工作時,始終秉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理念。他深入走訪村民,傾聽群眾心聲,將村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作為工作重點。針對「最後一公裡」的照明問題,殷健多方奔走,最終爭取到25萬元資金,為村民集中居住區安裝了路燈,真正「點亮梅園」。為改善104名殘疾人的生活,他積極聯繫資源建設村康復站,並定期開展困難黨員群眾慰問活動。面對存在多年的農產品佔道銷售問題,他創新思路,通過建設規範的村民自產自銷疏導點,既解決了佔綠毀綠、垃圾清運等治理難題,又保留了村民重要的銷售渠道。殷健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將辦公室打造成資源「調度中心」。他促成梅園村與中鐵建工集團等12家單位籤訂黨建共建協議,聯動市區園林部門改造「梅園禮·賢公園」,節省綠化費用10餘萬元。在健康服務方面,不僅組織普陀區多家醫院到村義診,還創新開設「普健康」線上諮詢平臺。通過對接普陀區總工會,打造了深受都市職工喜愛的「職工農場」。在農產品銷售方面,殷健搭建起了「線下+線上+單位」的銷售網絡。線下在普陀、長寧30餘個社區開展直銷活動,累計實現銷售額220餘萬元;線上入駐「賢品」等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從田頭直達餐桌;同時對接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累計訂單額突破50萬元。 這些舉措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實現了農民增收和市民受益的雙贏局面。從工作思路拓展、跨域聯合到目標設定和推進,他總是以黨建引領出發,以村民所需、所盼落地。這位「跨域書記」用最樸實的行動證明:鄉村振興,既要會「接天線」整合資源,更要能「接地氣」讀懂民心。「聯戶書記」的振興密碼清晨的柘林鎮法華村,90後駐村第一書記桂英傑背著雙肩包匆匆走在田埂上。包裡裝著兩樣「法寶」:一本記滿村民訴求的"聯戶清單",一袋準備送往國企食堂的"吳米"樣品。這兩樣物品,恰是他在法華村兩年駐村工作的生動寫照。在基層治理方面,桂英傑創新推行"紅色治理法",通過一本A4紙大小的"聯戶清單",記錄下村民的急難愁盼。村民老湯的宅基地翻新訴求,就是通過這個清單得到及時解決。她構建起四級聯戶網格,將矛盾化解細化為12類治理事項,僅2024年就成功調解宅基地糾紛60餘起。在2025年如意暢園安置分房工作中,法華村平穩完成了全鎮三分之一農戶的分房任務。產業發展上,桂英傑帶著「吳米」闖出了一片新天地。2023年底,她在普陀區創青協年會上的一場推介,為村裡大米打開了銷路:不僅對接上國企食堂實現穩定供貨,還爭取資金建起冷鏈倉庫,更設計出文創禮盒,使每斤大米淨利潤超過2元。如今,她正帶領村民試種花卉,計劃通過「合作社+技術單位+農戶」模式,推動村莊從單一稻作轉向「花卉+大米」的多元發展。民生服務中,桂英傑用點滴行動溫暖著村民的心。2024年重陽節,志願者為20對老夫妻拍攝紀念照,老人們特意換上珍藏的中山裝。在她的「資源對接表」上,記錄著更多暖心舉措:普陀團區委捐贈5萬元修復蝦塘設施、組織義診服務200餘人次、節日慰問覆蓋全村困難群眾。這些看似微小的「小確幸」,匯聚成了鄉村振興的「大民生」。從一本聯戶清單到一袋大米樣品,桂英傑用最樸實的方式詮釋著駐村工作的真諦。兩年間,法華村村集體收入穩步增長,矛盾糾紛明顯減少,村民幸福感持續提升,這個傳統村落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香蕉app免费下载 | 小狐狸直播 |
凤蝶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魅影直播 |
桃鹿直播 |
香蕉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香蕉app免费下载 | 橘子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打开b站看直播 | 桔子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月神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魅影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蜜糖直播 |
青柠直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花瓣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巧克力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魅影5.3直播 |
榴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