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氣候及能源智庫機構恩伯(Ember)經理薩姆·巴特勒-斯洛斯和策略師金斯米爾·邦德8月5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在促進本國能源轉型的同時,為全球新能源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能源轉型優勢顯著 文章指出,近年來,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正在逐漸被太陽能、風能和電池等新能源取代。在此基礎上,作為製造強國的中國成為新能源經濟的主要推動者,在新能源製造、創新、應用和出口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 首先,製造業是中國能源轉型的最顯著動力。2024年,全球五分之四的太陽能組件和電池、超過三分之二的電動汽車產自中國。與此同時,中國對這些新能源產品所需關鍵礦產資源的平均貢獻率達到七成。 其次,創新也是中國能源轉型的重要動力。中國既是能源轉型研究中心,也是新能源生產中心。如今,中國清潔能源技術專利申請的全球佔比已經從2000年的約5%上升至75%以上,中國企業在能源領域的研發支出已接近歐盟與美國的總和。 這些研發已經轉化為真正的科技成果。例如,中國生產出能量密度更高、充電速度更快、投入更少、成本更低的電池,可以為卡車、輪船和短途航班提供電力支持。 再者,清潔能源的快速部署是中國能源轉型的第三大動力。相較於中國的清潔能源部署規模和增長速度,西方的行動顯得尤為遲緩。例如,僅山東省的光伏裝機容量就超過了義大利與西班牙的總和,廣東省電動汽車數量超過了德國。 中國為全球新能源發展作出貢獻 文章進一步表示,以太陽能蓄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和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產業的出口正在蓬勃發展。恩伯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規模約為242吉瓦,其中一半銷往新興市場。 中國電動汽車發展勢頭令人印象深刻。過去十年,中國已經從汽車淨進口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2024年,新興經濟體超過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市場。中國對新興經濟體的電動汽車出口額從2020年的約4.7億美元升至2024年的165億美元。 得益於中國的能源技術出口,新興經濟體能夠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事實上,五分之一新興經濟體的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發達經濟體,同時約五分之一新興經濟體的電氣化率高於發達經濟體。從巴西到摩洛哥,從埃及到越南,世界多國正在利用新能源促進經濟增長。 憑藉專業知識和融資能力,中國正在全球範圍內構建本土化能源技術供應鏈。過去五年,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企業已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和巴西等新興市場投入巨資建設生產設施。 一言以蔽之,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電氣化、製造和發明、國內應用和全球出口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 一個多世紀以前,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汽車,打開了平價汽車和「石油時代」的大門。在此背景下,大規模裝配生產線成為工業生產中的常態,公路和郊區變成新地標,「美式和平」不斷引發地緣政治博弈。福特和美國與其說是在製造汽車,不如說是開啟了一個以美國為主角的時代。 如今,歷史重新拉開帷幕,這一次的主角是中國。 (英文原文刊發於《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編輯:嚴玉潔 王輝 周鳳梅 朱萍)
司法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共有仲裁機構285家,仲裁員6萬多名,其中境外仲裁員3400多名,2024年辦理涉外仲裁案件4373件,涉外標的額1978億元,為促進國際經貿往來、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了積極貢獻。 仲裁是國際通行的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在服務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2022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海南開展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試點以來,成效日益凸顯。 北京仲裁委員會秘書長姜麗麗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5年來,北京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案件量總計5萬多件,涉案標的額總計5200多億元。自成立以來,案件當事人涉及的國家和地區累計達72個」。目前,北京仲裁委員會的現任仲裁員共有1179人,其中港澳臺地區和外籍仲裁員佔比約30%。據《2025年國際仲裁調查報告》顯示,北京躋身全球最受歡迎仲裁地第四位,實現歷史性突破。 海量案件是推動我國仲裁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以北京仲裁委員會為例,2024年受理案件數量是14060件。在境外仲裁地受理的案件中,中國企業也佔據了較大比例。姜麗麗說,「國際最受歡迎仲裁地的前四名中有三名來自亞太地區,原因就是這個地區的經濟體量已經發展起來,仲裁服務業必然要跟進。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多,與國際企業發生的經貿聯繫多,仲裁服務的需求自然增多,就把國內的仲裁服務『託』起來了」。 輸入案件爭議金額,選擇仲裁案件類型,點擊計算模塊,屏幕上就出現了立案費、仲裁費預計數額,當事人還可在線選擇仲裁員。在位於上海市虹口區白玉蘭廣場8樓的北外灘國際法律服務港,當事人可享受一站式法律自助服務。服務港已發布臨時仲裁指引,為國內外商事主體提供高效率的糾紛解決方案。作為航運中心城市,上海每年產生大量的海事領域仲裁案件,但當前全世界海事領域90%以上的臨時仲裁案件都是在國外仲裁地受理。推出臨時仲裁服務,既適應企業需求,又增強了我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臨時仲裁不像機構仲裁那樣有專業助手,那麼誰為仲裁員提供基本的文本翻譯,誰來提供基礎設施服務,這就需要我們提前布局,為臨時仲裁業態的成長壯大做好準備。」虹口區司法局副局長周浩說,他們正在布局與臨時仲裁相配套的設施和人才隊伍。 與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是我國仲裁服務業的顯著特徵。2024年,深圳國際仲裁院實現100%線上立案,電子送達超過16萬次,同比增長63.46%;線上開庭案件4709宗,同比增長41.03%。 在數字經濟等領域,我國已參與國際仲裁規則的制定。例如,關於大宗貨物的電子倉單爭議,在申請仲裁時往往找不到充足的案例參考。而我國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大宗貨物電子倉單,能夠為相關仲裁規則的制定提供鮮活素材。北京仲裁委員會是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觀察員,深度參與數字經濟相關國際規則的制定。姜麗麗介紹,「我們『自帶乾糧』參與規則制定工作,因為我們有處理相關類型案件的能力,有豐富的經驗積累,有些領域只有中國和美國有充足的樣本,所以特別受歡迎。這些仲裁規則制定後會在全球應用,為全球相關交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衡量仲裁機構公信力的關鍵指標是仲裁員的廣泛代表性。在仲裁員隊伍建設方面,北京、上海、廣東、海南等地都體現出高度的開放性。上海市仲裁機構名冊中,共有898名來自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仲裁員,具有境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仲裁秘書佔比達46%。海南國際仲裁院聘任1357名仲裁員,其中境外仲裁員佔比近三分之一,分布在40個國家和地區。廣州仲裁委在冊仲裁員2152人,覆蓋51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仲裁員佔比11.52%。深圳國際仲裁院在冊仲裁員2078名,覆蓋129個國家和地區,境外仲裁員佔比35.12%。廣州、深圳兩家仲裁機構2024年參與審案的境外仲裁員超過700人次。依託具有廣泛國際認受性的仲裁員隊伍,中國仲裁裁決正在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得到執行。 據了解,司法部將聚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化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持續完善有中國特色、與國際通行規則相融通的仲裁制度規則,提升我國仲裁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可以預見,中國仲裁服務將以更加昂揚穩健的姿態走向世界。(經濟日報記者 劉 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桃花app | 成人抖阴 |
柠檬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97播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樱桃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柠檬直播 |
极速直播 | 美女直播 |
妲己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黑白直播 |
97播播 |
蝴蝶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黄瓜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花蝴蝶app直播 |
美女直播 |
荔枝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浪花直播 |
妖姬直播 | 快猫 |
97播播 |
黄播 | 趣爱直播 |
香蕉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