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8月10日電 題:吉爾吉斯斯坦「Z世代」留在中國:願成人文交流橋梁 記者 鍾旖 「在中國,遇到同鄉很難得。所以當有同胞意向來華學習、生活,我說得最多的是『歡迎、歡迎』。」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26歲的吉爾吉斯斯坦姑娘金淑賢(Molitvina Zlata Andreevna)告訴記者,經過她的引薦,有一位學弟將於9月抵達重慶求學。 「我很自豪,越來越多的家鄉人通過我認識中國、發現重慶、愛上這裡。」近日,已在重慶就業的金淑賢表示,她願努力成為一座交流的橋梁,拉近中亞人民與中國的距離。 金淑賢與中國的緣分可追溯至2015年。彼時,中學畢業的金淑賢想多學習一門外語,其母親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建議去當地的孔子學院學中文。 圖為吉爾吉斯斯坦「Z世代」金淑賢在重慶。(受訪者供圖) 對金淑賢而言,這一決定為她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中文的聲調、漢字對初學者來說極具難度,樂於接受挑戰的金淑賢「不想被打敗」,天天打開課本學拼讀。一年之後,金淑賢克服了基礎關,開始享受說中文的時刻。 學習期間,金淑賢在家鄉參加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以第二名的成績贏得了到中國研學的機會。「這是我第一次到訪中國,對一切都感到新鮮。」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昆明的一處公園,主辦方帶領大家親手栽種一棵樹,「我當時許願,一定要來中國讀書,這棵樹就是我夢想的見證」。 中國行引燃了金淑賢的學習動力。2018年,她如願考取雲南大學的漢語言專業,後到四川外國語大學攻讀研究生。「當我重回種下樹的公園,看到銘牌上我的國家、名字仍清晰可見,感動之餘,一顆留華的種子已深深紮根。」 2024年,金淑賢留校成為四川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口譯專業的一名外教。沒有語言交流的障礙,她很快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相處,最重要的是溝通,聽取他們的想法。」金淑賢舉例說,學生們不喜歡照本宣科,她就找一些好玩的視頻、遊戲,增強學習興趣;有學生反映課程進度太快,她便留足學習、消化的時間。 圖為金淑賢(右)在重慶酉陽採風拍攝短視頻。(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我帶著父母遊玩了許多城市,親身體驗了中國的多樣與魅力。」去西安吃肉夾饃、在成都看大熊貓、欣賞夜景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大快朵頤……金淑賢稱,之所以選擇定居重慶,一是它如家鄉一般有山有水,很是親切;二是山城獨具特色,充滿驚喜。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更多中亞人民了解中國、走進重慶。」金淑賢認為,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局限於山水風光,還需要關注其悠久歷史、現代化發展。陸續摘得2023「我眼中的中國—多彩民俗」短視頻大賽、第二屆「TALK IN重慶」外語演講大賽的一等獎後,她受到啟發——可以多用短視頻多元展現外國人視角裡的中國。 目前,金淑賢已在海內外多個社交平臺開通帳號,拍攝「外教日記」、分享在華生活。在自我介紹一欄,她寫道:「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因為我的分享,踏上中國這片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土地。」(完)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要舉措,長江、黃河的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母親河重現生機、活力。 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長江流域湖北鄂州梁子湖畔,夜幕降臨,上百萬隻螢火蟲,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 付新華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20年監測螢火蟲的遷徙與生存狀況。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付新華:近五年來珍稀的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在擴大。因為這些水棲螢火蟲只能生活在Ⅰ類水裡面,所以這也能直接地反映出來我們的水環境在變好。 研究團隊的高感光監測儀和AI追蹤識別技術,記錄下了長江中下遊十多個水棲螢火蟲種群的「足跡」:自2016年起,對水環境最為敏感的一類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持續擴大,十年間,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 而在萬米高空中,遙感衛星也感知著螢火蟲周邊長江水質十年間的變化。 這是2015年4月拍攝於湖北鹹寧段長江幹支流的遙感衛星影像,黃色越深表示主要汙染物總磷的濃度越高; 而這是今年4月同一江段的影像,顏色已由黃轉青,表明總磷濃度大幅下降。 十年間,長江流域近萬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汙染源減少的同時,監管排汙口的「天網」越織越密。 截至2024年底,長江經濟帶累計排查了14萬公裡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汙口18萬餘個,整治完成率約90%。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黃河2024年輸沙量較此前多年均值減少超八成 從水系密布的長江流域往北,與長江同源共生的黃河,十年間也經歷著生態的蛻變。 今年夏天,黃河中遊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聯合進行了第30次調水調沙作業。 在小浪底水庫上遊的潼關水文站,在線光電測沙儀用光線穿透黃河水,感知著其中泥沙含量的變化。我們發現:這裡流過的每立方米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從多年平均值27.5公斤(1952年—2020年)減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而黃河泥沙逐年減少的關鍵,就在黃土高原。 從高空俯瞰黃土高原溝壑,我們看到了為攔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壩。如今,黃河流域已有5.83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沙74億噸。2024年,黃河輸沙量較此前多年均值減少超八成。 當長江入海口的衛星影像褪去昔日的渾濁;當黃河三角洲蛻變成群鳥翔集的生態樂園——母親河的煥新重生,不僅讓流域居民共享生態福祉,更鑄就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脊梁」!(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5162
28
2025-10-28 22:05
39478
43
2025-10-28 22:05
98375
27
2025-10-28 22:05
59862
23
2025-10-28 22:05
84237
96
2025-10-28 22:05
17823
46
2025-10-28 22:05
84715
69
2025-10-28 22:05
23516
79
2025-10-28 22:05
81649
35
2025-10-28 22:05
75412
14
2025-10-28 22:05
58641
74
2025-10-28 22:05
28673
16
2025-10-28 22:05
35692
71
2025-10-28 22:05
57692
79
2025-10-28 22:05
28614
28
2025-10-28 22:05
85694
68
2025-10-28 22:05
23794
24
2025-10-28 22:05
74519
32
2025-10-28 22:05
81465
14
2025-10-28 22:05
46283
58
2025-10-28 22:05
59481
39
2025-10-28 22:05
35726
76
2025-10-28 22:05
45162
48
2025-10-28 22:05
61853
63
2025-10-28 22:05
12783
96
2025-10-28 22:05
79182
21
2025-10-28 22:05
58917
47
2025-10-28 22:05
73819
13
2025-10-28 22:05
85194
36
2025-10-28 22:05
23675
15
2025-10-28 22:05
14289
25
2025-10-28 22:05
62953
35
2025-10-28 22:05
97386
95
2025-10-28 22:05
51263
82
2025-10-28 22:05
59642
49
2025-10-28 22:05
28461
31
2025-10-28 22:05
93518
74
2025-10-28 22:05
39485
53
2025-10-28 22:05
32479
59
2025-10-28 22:05
47158
94
2025-10-28 22:05
21943
68
2025-10-28 22:05
54169
58
2025-10-28 22:05
23745
93
2025-10-28 22:05
61742
13
2025-10-28 22:05
35719
95
2025-10-28 22:05
42568
58
2025-10-28 22:05
29687
61
2025-10-28 22:05
82659
87
2025-10-28 22:05
42197
32
2025-10-28 22:05
69324
82
2025-10-28 22:05
82971
58
2025-10-28 22:05
| 月神直播 | 成人抖阴 |
| 香蕉直播 | |
| 雪梨直播 | 橘子直播 |
| 看b站a8直播 | |
| 9.1樱花ppt网站大片 | 绿茵直播 |
| 妲己直播 | |
| 西瓜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 抓饭直播 | |
| 魅影9.1直播 | 迷笛直播 |
| 么么直播 | |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趣播 | 桔子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 心动直播 | 西瓜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零点直播 | 九球直播 |
| 69美女直播 | |
| 飞速直播 | 桔子直播 |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