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見面會現場。浙江省委宣傳部供圖 杭州8月4日電(記者 王逸飛)4日,以「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主題的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浙江主題採訪活動在杭州啟動。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下稱「兩山」理念)提出20年。當日舉行的情況介紹會上,浙江多部門就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情況進行介紹。綜合來看,持續做好「三件事」,成為「兩山」理念發源地浙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核心打法。 第一件事,是護美綠水青山。 守護好綠水青山需要久久為功。透過「811」這個數字,可以看到浙江在此方面的毅力所在。 2004年10月,聚焦水環境問題,浙江啟動「811」環境汙染整治行動。「8」是浙江八大水系;「11」指全省11個設區市,也指當年浙江省政府劃定的區域性、結構性汙染特別突出的11個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 這由此成為一篇「長期文章」。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麻勝聰表示,「我們把『811』行動作為生態省建設牽一髮動全身的『龍頭工程』,接續實施5輪『811』系列行動,創新推出『五水共治』、『汙水零直排區』、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等載體抓手,一體推進治氣、治水、治土、治廢、治塑,實現了由局部環境惡化到全域顯著改善的躍升。」 近20年,浙江地表水省控以上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從41.9%提高到98.6%。該省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6.1微克/立方米,總體環境質量居長三角第一、改善幅度全國領先。 生態保護修復是護美綠水青山的重要手段。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家銀介紹,浙江堅持遵循自然之法,全力打造自然解決方案「新典範」。「我們因地制宜,借力自然,輔以必要的人工措施,讓浙江更具自然之美。」 例如麗水市九龍國家溼地公園在2023年臨時關閉賞螢區,為螢火蟲棲息地修復爭取時間。相關部門以格石賓籠護坡、松木樁固堤、階梯堰壩導流,打通水系堵點,搭配補植本土植物,改善螢火蟲的棲息環境。修復工作開展以來,這裡的螢火蟲棲息地恢復近1000平方米,種群數量超100萬隻。 第二件事,是打通轉化通道。 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是探索拓寬轉化路徑。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章春華介紹,浙江不斷創新和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努力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我們制、修訂了全國首部省級GEP核算標準,破解綠水青山價值『難度量』的問題,連續多年在30餘個市縣開展GEP核算;支持生態優勢突出地區因地制宜探索生態產業化發展道路,湧現了麗水山耕、安吉白茶等一大批生態富民產業『金名片』;健全綠色金融機制,創新『生態信用貸』『生態抵質押貸』等金融產品,例如麗水市針對水電站、供水企業等發放『取水貸』超100億元,綠水青山的價值愈發被市場認可。」章春華說。 浙江淳安千島湖畔的茶園。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農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主戰場。在浙江的鄉村,讓「綠水青山」能夠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也越來越多。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徐燕峰介紹,浙江好山好水孕育了豐富且優質的「土特產」。「我們做深『精品』文章,實施鄉村『土特產富』全產業鏈優質優價工程,立足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建成單條超10億元『土特產』全產業鏈126條、總產值3216億元。『土特產』全產業鏈吸納從業人員470萬人、年平均收入5.1萬元。」 第三件事,是做大「金山銀山」。 近20年,浙江持續開展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先進位造業,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 在浙江工業強縣長興縣,當地先後開展兩輪整治提升,推動鉛蓄電池行業向新能源電池轉型升級。通過重組整合,該縣相關企業數量從175家減少到16家,產值卻增加14倍,並湧現出兩家產值超千億元的上市公司。 在產業發展維度,浙江圍繞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目前已形成寧波前灣新區智能汽車產業平臺、紹興上虞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平臺等千億元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做大「金山銀山」,該省也在不斷放大「人」這一核心要素的作用。 義烏市李祖村曾被稱為「三無村」——無山水資源、無名人資源、無產業資源。後來,該村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礎上,著力打造面向年輕人的「眾創鄉村」。李祖村鄉村運營職業經理人金靖介紹,「村子已吸引271名農創客,創客業態達73家,2024年銷售總額超7000萬元,幫助李祖村的年遊客量突破百萬人次。」 浙江於2021年啟動實施「十萬農創客培育工程」,截至今年6月已累計培育農創客8.9萬名。這股農村「新勢力」,如今已是該省做大鄉村「金山銀山」的重要動力源。(完)
北京8月8日電 題:徐泓緬懷老師許倬云:中國、中華民族在他心中格外大 記者 楊程晨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於當地時間8月3日在美國匹茲堡逝世。作為許倬雲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任主任時期的學生,臺大歷史學系前主任徐泓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發文:「我們的老師許倬雲先生走了,享年九十五歲。」 接受「東西問」專訪,徐泓回憶了不同時期與許倬雲的交往。談及家國情感的升華,徐泓坦言,許先生是有些自我矛盾的,他一方面非常愛國;一方面又不同意僅以中國為中心研究中國史。到晚年,中國、中華民族在他心中的地位不斷加強。這也是他在受訪時談到「但悲不見九州同」有那麼大情緒波動的原因。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記者:您最近一次和許先生見面是什麼時候? 徐泓:大約是十年前,他回臺,在(臺灣)政治大學作講座教授,主持一個重新解釋中國歷史的研究計劃,請我幫忙參與一部分。這是我們線下見的最後一面,也是工作場合,只是簡單敘舊。 後來他身體一直不太好,不良於行,不能頻繁回來。雖很多年沒見面,但我們有郵件往來。我近期有一篇關於明代國號研究的文章,還去信諮詢過許先生的意見。 許倬雲肖像。許倬雲個人微博 記者:許先生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擔任臺大歷史學系主任,這和您在臺大歷史學系的求學時期高度重合。可以談談他對您治學等方面的影響嗎? 徐泓:老師是30多歲從芝加哥大學返臺任教,那時剛剛拿到博士學位。1964年,他開了一門中國上古史的課,我們這些學生都去選。後來他擔任系主任、所長,一直做到1970年,他開的課我基本都去上過。 他儘量利用考古研究材料和文獻來授課,每次課分三個課時,前兩個課時會請「中央研究院」的專家來上課,考古學家李濟之(李濟)先生來講了大部分,談過很多安陽考古的事。剩下一個課時許先生會進行總結整理,並把他自己的想法講給我們。國民黨當局來臺後,封禁大陸的很多老期刊、書籍,不讓我們看,我們上課一般是聽老師講、抄筆記,許先生指導我們讀期刊論文。 臺灣過去也有人開過中國上古史,但像他這樣系統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教大家寫現代的期刊論文,是沒有的。他那時還編了一本《中國上古史論文選輯》,教我們用新方法學歷史。 那些年,許先生對我的影響,還有精神層面。他不良於行,但上課不會一味坐著,有時會拄拐站起身子。後來他在臺大改裝了一輛摩託三輪車,方便行動。許先生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們很敬佩,所有的困難他都想克服,學生要幫他,他不肯。在家時,他還洗碗,即便摔了還堅持洗。 許先生一輩子就是這麼一個性格,在我看來是了不起的。更了不起的,是他的夫人(孫曼麗女士),一輩子幫他、包容他。她和芝芝(徐泓夫人、世界史學者王芝芝)是同班同學,這也加深了一層我們的關係。 記者:1970年,許先生去了美國。之後就一直留在美國匹茲堡大學任教。在有這麼大影響力的時候卻選擇赴美,當年他做這個決定的原因是什麼? 徐泓:這和當時臺灣教育界發生的幾件事有一定關係。首先是當了快20年臺大校長的錢思亮在1970年卸任,學校氛圍出現變化,許先生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另外,由於「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受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一些人指責臺灣史學界被美國控制,由臺大和「中研院」合聘的許倬雲是被重點批評的對象之一。 許先生當時仍參與了臺灣很多的文化、學術方面的公共事務,到美國後也經常在《中國時報》《聯合報》上發表文章。蔣經國去世後成立的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許是創始會員之一,資助了美國多所研究機構設立中國研究教職、提拔年輕學者。許先生不僅在史學界影響大,在社會層面影響也大。 許倬雲在網絡節目《十三邀》中感慨「但悲不見九州同」。《十三邀》視頻截圖 記者:去美國後,直到去世,許先生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以及對大陸的觀感是否發生了變化? 徐泓:許先生一直堅定反對「臺獨」。對大陸,許先生前後態度是有變化的。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的大陸,他跟許多從大陸去美國讀書、工作的學者接觸,也看了很多新聞,慢慢對大陸的看法改觀,後來也去香港、去大陸。 但對於中國史研究的視角問題,他一直沒變。許先生主張將中國史放入世界史視野做研究,晚年出版的《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對這一觀點有系統性闡釋,許先生要尋找世界主義的中國。這與他的老師、同鄉錢賓四(錢穆)先生等人以中國為中心研究中國史的態度相左。 所以,許先生是有些自我矛盾的:一方面他非常愛國;另一方面他不同意僅以中國為中心看中國史,認為要以更大的歷史格局研究中國。到了晚年,可能是看到美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暴露弊端,在他心中,中國、中華民族的地位不斷加強,這一塊的「面積」格外大了。我想這也是他之前在受訪時談到「但悲不見九州同」有那麼大情緒波動的原因。 許倬雲先生在江蘇無錫為自己準備的墓。受訪者供圖 另外,他在青少年時期經歷過抗日戰爭,見過中國人遭遇到的摧殘和磨難。另一位史學家何炳棣先生曾說,在抗戰中成長的中國人沒有不愛國的。我想這句話在許先生身上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越到晚年對他的影響越大。許先生和何先生都是美國籍,但二人在晚年都表達過,百年之後希望將自己的墓地移回大陸老家,落葉歸根。據我所知,許先生生前已在無錫找好了墓園的地方。(完) 受訪者簡介: 徐泓。記者 楊程晨 攝 徐泓,現任臺灣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曾任該校代理校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主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部部長,2016年始先後在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任職教書。徐泓專註明清社會史研究,在明清鹽業、社會風氣、婚姻與家庭、人口遷徙、城市發展等議題上著作等身,包括《明清社會史論集》《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明代的私鹽》《明北京行部考》《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他還曾任「中國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在臺灣發起明代典籍研讀會活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sky直播 | 夜魅直播 |
秀色直播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秀色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魅影直播视频 |
抖音成人版 |
么么直播 | 黄瓜直播 |
金桔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西甲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奇秀直播 | 抖音成人版 |
杏仁直播 |
咪咕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小白兔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妖精直播 |
妲己直播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免费直播平台 |
黄瓜直播 |
浪花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魅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