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見的氣象災害中,哪些因突發性強、影響範圍小而難以實現精準監測?公眾有時感覺「天氣預報不準」又是什麼原因?面對洪澇或乾旱災害,不同場景下公眾應掌握哪些核心自救技能?針對這些問題,人民網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進行解讀。 哪些氣象災害最難精準監測?為何有時感覺「預報不準」? 談及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難點,朱定真指出,在常見的14類氣象災害中,春夏季局地暴雨、冰雹、雷電、雷雨大風因「突發性強、影響範圍小」,因而最難實現精準監測。預報時,我們可以依據天氣背景判斷其可能出現的上述天氣,但要精準到具體時間、具體地點,至今仍是世界性難題。 朱定真解釋道,天氣系統是開放的,影響天氣變化的因素非常多,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會因發生時的季節、地區、環流分布等變得極為複雜。因此,以當前的天氣學理論、預報技術方法、觀測手段及密度等,還無法實現天氣預報100%的準確率。 洪澇與乾旱,不同場景下如何自救互救? 關於洪澇災害,朱定真指出,洪澇本是自然現象,自然界中積雪融化、大雨暴雨、山洪泥石流等都可能引發洪澇現象。當洪水、澇漬威脅人類安全、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並造成損失時,便形成了包括洪災、澇災和漬災在內的洪澇災害。 面對洪澇,朱定真強調個人需做好預防:汛期易受洪水影響地區的群眾應養成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及預警信息的習慣,偏遠地區群眾要關注危險警示;洪水到來前,需抓緊時間轉移或做好準備——有條件者可修築或加高圍堤,無條件者應選擇基礎牢固的屋頂、臨時避難臺等場所;準備幾天的食品,將衣被等禦寒物放至高處,搜集木盆、木塊等加工為救生設備;將不便攜帶的貴重物品做好防水處理,綑紮後埋入地下或放至高處,小件貴重物品可縫在衣物中;備好醫藥、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可用的通信設施。 若被洪水圍困,朱定真提醒,被困者切不可絕望或消極等待,要主動尋找生機;洪水洶湧時絕對不能下水,因水中的漩渦、暗流,上遊衝下的漂浮物,以及可能遭遇的毒蛇毒蟲咬傷、觸電等,都極易造成傷害。在互救方面,遇到他人水中遇險,需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伸出援手,且應掌握心肺復甦、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識。 「乾旱災害是因降水減少、水利工程供水不足導致用水短缺,進而危害生活、生產和生態的事件。」朱定真指出,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和溼潤、半溼潤氣候區都可能發生,尤其在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因降水量年際變化大,乾旱發生頻率更高。 應對乾旱時,朱定真建議,旱區群眾可通過修建家庭水窖蓄水、改種作物品種、打井取水、尋找新水源等措施,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減少損失;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節約用水,個人力量雖有限,但全社會共同努力能產生顯著效果。
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系列活動走訪了「津一·park」城市更新項目。這裡原是天津第一工具機廠的舊址,曾見證新中國工業化的鏗鏘歲月,誕生出眾多新中國工業領域的「第一」,它也曾在產業更替中沉寂多年。如今,這片「工業鏽帶」蝶變為「生活秀帶」,既保留了厚重的工業記憶,又引入了豐富的商業、文創和公共空間,成為天津工業遺存城市更新項目的創新地標。 「津一·park」的更新並非推倒重來,而是在原有肌理上修繕打磨,通過小幅更新與細緻設計,讓老廠區在保留「骨骼」的同時煥發「血色」。這種方式,比起完全的「另起爐灶」,更能傳遞一種文化自信——它讓歷史成為城市底色,讓記憶與當下同頻共振。 城市更新的意義,不僅在於「舊貌換新顏」,更在於讓陳舊煥發活力,讓靜止重新流動。它不僅關乎空間形態的改變,更關乎生活方式的再造、精神氣質的延續。衡量一次更新是否成功,不應只看地價的提升、商業的繁榮,還要看它能否以人為尺度,讓城市真正成為承載美好生活的容器。 「津一·park」案例體現著更新不等於拆除重建,更不是單純的資本運作的更新理念。城市更新應當尊重城市的歷史文脈,保護原有的空間格局和文化印記;應當注重公共性,讓更新成果惠及更多市民;應當引入多元業態,使空間在功能上更複合、在運營上更可持續。 今年7月,時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度召開,明確提出要轉變城市發展理念,在以人為本、節約高效、特色發展、統籌協調等方面做出切實改變。這一方向,與天津在「津一·park」上的探索不謀而合。即以人為核心,充分利用原有資源,避免浪費,尊重在地特色,通過精細治理提升整體品質。 更重要的是,城市更新不僅是一項空間工程,更是一場文化工程、情感工程。它能夠為我們提供文化養料,增強發展的信心。當我們在煥新的街區漫步,在修舊如舊的廠房裡品咖啡、看展覽,不只是消費空間,更是在與城市對話,在與歷史握手。這種親近感、歸屬感,會潛移默化地進入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影響下一代的價值認同。 一座城市的氣質,往往蘊藏在它對舊物的態度裡。是任其廢棄,還是細心呵護;是將其抹去,還是讓其與現代生活相融。選擇後者,需要耐心、智慧與責任感,也正是這種選擇,讓城市不僅有了更美的外表,還有了更深邃的靈魂。 隨著各地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我們更應倡導一種「留痕更新」的理念:保留歷史的質感,賦予空間新的功能,提升公共參與度,讓更新不僅是地理坐標的變化,更是人心坐標的提升。真正的城市更新,不是把我們搬進一棟棟嶄新的建築,而是讓生活在熟悉與新鮮的交織中,變得更有溫度、更有品質。 從天津「津一·park」出發,我們看見了文化自信的延續,也看見了生活美學的生長,這正是城市更新最動人的意義,讓歷史與現代同臺共舞,讓更新成果走進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範傑遜) 來源:交匯點新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3285
51
2025-10-28 17:51
17238
42
2025-10-28 17:51
82753
75
2025-10-28 17:51
29164
16
2025-10-28 17:51
47915
38
2025-10-28 17:51
34198
57
2025-10-28 17:51
82614
31
2025-10-28 17:51
62384
19
2025-10-28 17:51
35179
61
2025-10-28 17:51
28539
32
2025-10-28 17:51
76925
18
2025-10-28 17:51
87956
83
2025-10-28 17:51
25671
12
2025-10-28 17:51
76581
79
2025-10-28 17:51
21496
78
2025-10-28 17:51
41325
61
2025-10-28 17:51
46795
23
2025-10-28 17:51
38419
43
2025-10-28 17:51
84657
48
2025-10-28 17:51
72543
94
2025-10-28 17:51
19386
62
2025-10-28 17:51
85362
45
2025-10-28 17:51
84321
58
2025-10-28 17:51
47291
31
2025-10-28 17:51
46213
67
2025-10-28 17:51
53726
46
2025-10-28 17:51
48952
31
2025-10-28 17:51
24367
54
2025-10-28 17:51
42396
28
2025-10-28 17:51
31897
72
2025-10-28 17:51
25679
38
2025-10-28 17:51
12865
53
2025-10-28 17:51
54138
21
2025-10-28 17:51
48179
27
2025-10-28 17:51
14837
65
2025-10-28 17:51
35819
85
2025-10-28 17:51
34751
85
2025-10-28 17:51
81973
52
2025-10-28 17:51
98564
92
2025-10-28 17:51
76843
74
2025-10-28 17:51
41958
87
2025-10-28 17:51
89174
63
2025-10-28 17:51
39425
16
2025-10-28 17:51
15846
13
2025-10-28 17:51
85296
59
2025-10-28 17:51
24385
45
2025-10-28 17:51
36295
73
2025-10-28 17:51
73652
49
2025-10-28 17:51
28914
62
2025-10-28 17:51
54186
16
2025-10-28 17:51
23694
93
2025-10-28 17:51
| 茄子直播 | 深夜直播 |
| 零点直播 | |
| 苹果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 免费直播 | |
| 仙凡直播 | 香蕉直播 |
| 橘子直播 | |
| 五楼直播 | 西甲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
| 樱花直播nba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 秀色直播 | |
| 小妲己直播 | 伊人app |
| 莲花直播 | |
| 蜜疯直播 | 咪咕直播 |
| 蜜桃视频 | |
| 阴桃直播 | 咪咕直播 |
| 69美女直播 | |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抓饭直播 |
| 小草莓直播 | |
| 黄播 | 花瓣直播 |
| 橙色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