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座擁有六百年歷史的城市,依河海而興,因開放而盛。歷史長卷中,天津以漕運之利溝通南北,憑海河之便眺望世界。歲月流轉中,其開放包容的底色愈加深厚,於傳統與現代激蕩間綻放著歷久彌新的光彩。 文脈綿延,在保護傳承中厚植城市底蘊。城市之魂,繫於文脈。天津深刻把握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城市發展的根基工程紮實推進。在楊柳青民俗文化館,千餘件年畫、老物件與現代光影技術交相輝映,生動復現古鎮昔日繁榮盛景;與之毗鄰的「玉成號年畫坊」,歷經霍氏家族七代人的匠心守護與接力傳承,已從傳統作坊發展為集製作、展示、體驗於一體的文化傳習中心,讓楊柳青木版年畫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恆久魅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家大院,其恢宏格局與精美雕飾,不僅代表了清代北方民居建築藝術的巔峰,更承載著從津門商賈傳奇到新中國初期地委駐地,再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的厚重歷史。天津市秉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安全適用」的精準方略,對歷史建築實施「一樓一策」的精細化保護,讓凝固的建築成為講述城市傳奇、傳承民族精神的永恆課堂。 時代新韻,在守正創新中書寫城市華章。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天津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9項、中華老字號72家,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燦若星河。面對這份豐厚饋贈,天津始終將守正創新作為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的首要原則,精準把握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屬性與產業屬性,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統籌協調「傳承弘揚」與「保護利用」兩篇大文章。無論是工業遺存等低效閒置資產,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抑或是歷史文化街區,天津不斷在內容創作、表現形式、應用場景上推陳出新,實現傳統元素與現代潮流的有機銜接,讓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使城市記憶在創新傳承中綻放璀璨光芒,為文化遺產的永續傳承開闢廣闊前景。 開放致遠,在兼收並蓄中彰顯城市氣象。天津的城市氣質,植根於河海交匯的自然稟賦,更熔鑄於源遠流長的開放基因。自隋唐漕運樞紐,至元朝「海津鎮」軍事漕運重鎮,再到明永樂二年正式築城,天津自古便是南北交融、萬商雲集的通衢之地。這種開放包容的脈絡綿延至今,塑造了城市「中西合璧、南北兼容、雅俗共賞」的獨特風貌。作為「一帶一路」海陸交匯的重要支點和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憑藉「渤海灣畔的文化與自然之旅」再度榮登Tripadvisor「心選中國十大海外遊客焦點路線」,其「津式」魅力贏得世界讚譽。從獨樂寺飛簷鬥拱承載的東方智慧,到五大道萬國建築凝固的異域風情,再到天開園創新高地匯聚的全球前沿,天津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將歷史饋贈與時代潮流相融合,向世界生動展示著中華文化兼收並蓄的博大精深與中國城市面向未來的開放自信。 海河不息,奔流的是六百年開放交融的厚重積澱;津門常新,書寫的是傳統與現代交響的華彩樂章。天津在守護中傳承、在創新中轉化、在開放中升華的實踐,生動詮釋了一座城市如何讓文脈成為發展的不竭源泉。當歷史遺存與現代活力相得益彰,當傳統精粹與時代精神交相輝映,天津正以更加堅實的腳步,走向氣象萬千的未來,成為講述中國式現代化城市故事的精彩篇章。(甄郝)
舟山8月4日電(張茵 董易鑫 李朵)在船上透過薄薄的海霧眺望,浙江舟山的碧波之上有一座「懸在海中」的小島——面積不到3平方公裡的螞蟻島。 2022年起,中共舟山市委統戰部積極響應該市「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發起「主委進小島」活動,由各民主黨派舟山市委會(舟山市工委)首批結對12座小島,共同繪製「各美其美、島島共富」的圖景。基於此,民建舟山市工委的助力正為螞蟻島的發展注入活力。 筆者拍攝的螞蟻島一景。董易鑫 攝 紅,小島的「臉龐」 左掌在下,右掌在上,合在一起按緊,右掌緩緩向前搓……連日來,幾位螞蟻島村民婦女正手把手教遊客搓草繩,這是一項具有紅色基因的手藝活——20世紀50年代初,為了籌集足夠的買船錢,螞蟻島以200多個婦女為主的民眾分搓了12萬斤草繩,輾轉換錢購買了「草繩船」。 當地的「獨家記憶」遠不止這些。20世紀70年代,螞蟻島曾發出「苦戰三年,圍塘造田」的號召。由於多數男性出海捕魚,這項艱巨任務便落在了300多名婦女肩上。她們頭頂烈日、腳踩泥灘,肩挑背扛,在風浪與泥濘中築起一道全長1300米的「三八海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擔當。 如何讓紅色文化繼續傳承?如何讓「獨家記憶」助民增收?2023年,民建舟山市工委引入文旅團隊,歷時三個月打造了三八海塘體驗場館。 時至今日,靠草繩換來漁船起航的故事成了當地紅色教育的「活教材」,搓草繩成為遊客的熱門體驗項目;遊客們可以在螞蟻島三八海塘場景體驗館換上特色服裝、肩挑石頭沙包,體驗那段艱苦奮鬥的建設場景……螞蟻島以「紅色旅遊+生態漁業」的融合之路愈發清晰,「艱苦創業、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的螞蟻島精神被延續、傳承。 螞蟻島的「共同富裕菜」——繁蝦似錦(炒蝦皮)。董易鑫 攝 藍,小島的「味道」 「『繁蝦似錦(炒蝦皮)』選用螞蟻島豐富的蝦皮資源,經過家常手法翻炒而成,既懷舊又下飯。」舟山市普陀區螞蟻島管委會宣傳幹事傅楠介紹,「百舸爭流(貝殼蒸蛋)」則是將島上的海蛤與雞蛋融合蒸製,柔嫩中帶海味,造型寓意著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奔向共同富裕。 「吃」是遊客上島體驗的直觀載體,藍色大海是「小島味道」的來源。此前,民建舟山市工委聯動會員餐飲企業組織廚師上島、深挖海洋故事,研發製作「三八海塘」「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等一系列具有紅色基因又貼近民生的「共同富裕菜」,吸引不少遊客打卡。 螞蟻島有「蝦皮之鄉」美稱,蝦皮加工已有200年歷史,生蝦皮產量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約80%。2024年,民建舟山市工委投入5萬元幫扶資金,盤活閒置倉庫打造「共富工坊」,裝修蝦趣共饗坊、添置設備,助力蝦皮品牌升級。 如今,「共富工坊」不僅成為螞蟻島年輕人創業就業的新平臺,也讓遊客得以深入了解蝦皮背後的產業故事:在這裡,人們可以現場參觀蝦皮曬制工藝,體驗包裝流程,也能參與蝦皮文創產品的製作;工坊還推出系列產品,遊客們可以將螞蟻島的海味與文化「打包」出島,「大海經濟」更加豐富。 綠,小島的「衣裳」 走在螞蟻島,眼前一片綠意。對比過去「山上是石巖,山下是沙灘」的景色,如今的螞蟻島綠化覆蓋率達70%,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名副其實的生態綠島。 2022年,舟山市委統戰部發起「暖心一件事」社會服務活動,民建市工委與螞蟻島「牽手」:會員企業無償設計景觀,通過認養樹木籌資沿路種下300米「民建林」;每年組織林業專家上島,補種苗木、養護樹木、提升花境,讓島嶼環境越變越美。 「自從有了這片『民建林』,道路風貌煥然一新,不僅給遊客帶來更舒適的觀景體驗,天氣好時村民也愛來拍照。」螞蟻島村民高月英說。 「近年來,我們依託舟山豐富的林業資源,結合海島特色,創新開展了系列活動,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民建舟山市工委主委曹泓介紹,此次結對共建旨在以「紅色文化傳承」「共同富裕菜」「民建林」等為媒,串聯起紅色文化、綠色發展與藍色海島的融合路徑,讓更多共建成果在海島一線開花結果、落地見效。 中共舟山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2年起,舟山各民主黨派市委會(市工委)立足黨委政府所需、民眾所盼、統戰所能,通過深入調研走訪、召開懇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民意訴求,建立「點單+接單」機制實現精準賦能,為海島民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三年多來,該行動累計實施共富項目34個,投入資金2370餘萬元,辦成「暖心一件事」120餘件,惠及海島民眾5.8萬餘人次。(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心跳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看b站a8直播 |
柠檬直播 | 妖姬直播 |
杏仁直播 |
暖暖直播 | tvn直播 |
魅影直播 |
河豚直播 | 雪梨直播 |
鲍鱼直播 |
love直播 | 69美女直播 |
春雨直播 |
雪梨直播 | 韩国直播 |
尖叫之夜免费直播 |
魅影直播 | 蝴蝶直播 |
橘子直播 |
小猫咪视频 | 樱桃直播 |
金桔直播 |
sky直播 | 黑白直播 |
桃子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