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夏賓)2025開放計算技術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大會聚焦在MoE(混合專家)大模型與AI智能體的技術發展趨勢下,如何以開放計算更好促進縱向擴展性能(Scale up)與橫向擴展效率(Scale out)的協同發展。 當前,模型算法開源、算力系統開放,已經成為AI時代一個主流趨勢,開源開放的全球化協作平臺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既能以系統化思維,通過提升單系統性能,滿足萬億參數大模型發展的需求;又能應對日益擴張的數據中心規模,通過全球產業鏈協作解決未來GW級AI數據中心面臨的系統性工程挑戰。 2025開放計算技術大會由開放計算社區OCP及開放標準組織OCTC(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開放計算標準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來自中國移動、字節跳動、阿里雲、三星、浪潮信息、清華大學、立訊技術等超千位知名學者、技術專家、應用開發者及廠商代表參與大會。 開源大模型正深刻重塑全球AI產業格局和發展路徑,與之伴生的是,公共雲平臺和模塊化AI基礎設施的普及,為開源模型的規模化落地和應用創新提供了至關重要的開放算力基礎。這種開源模型與開放算力的結合,會有效驅動海量長尾應用爆發,進一步加速AI普惠的實現。 OCP基金會高級總監Michael Schill表示,隨著AI日益成為社區成員關注的核心場景,OCP的工作重心正轉向AI主導,所有核心工作圍繞著AI開放系統(Open Systems for AI)戰略計劃展開,包括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和系統管理三個重點領域,並且發布了《可擴展基礎設施的藍圖》,這是AI開放系統戰略計劃當中的重要工作成果。 OCTC秘書長陳海認為,產業協同創新要從應用出發、從用戶思維出發,堅持標準引領產業發展,制定更切實落地的規範標準,推動和加速數據中心各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成果普惠,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從中獲益。 例如,面向多元計算資源組合和多應用場景的伺服器算力算效評估基準,就是通過系統評估伺服器整機的綜合算力與能效表現,為行業提供科學、可信的算力算效評估體系,為用戶伺服器架構選型和優化提供標準範式。 毋庸置疑,開放計算的興起與日益壯大,使得數據中心產業鏈的協同效應更緊密、融合創新能力更強,這一點對於飛速迭代的AI產業至關重要。 目前,MoE大模型的參數量仍在保持高速增長且迭代迅速,對單系統的算力密度與互聯速率提出極致要求,帶動了計算架構的變革。 OCTC輪值主席、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指出,MoE大模型持續推高大算力,仍然是今天的時代主題,產業將會很快邁入以超節點這種網絡和算力、軟體和硬體全面協同優化的一個時代。 阿里雲基礎設施異構硬體和系統資深總監盧曉偉表示,超大規模MoE帶來了AI基礎設施的算力、互聯、能耗瓶頸,以及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挑戰,需要為AI重構算力系統,Scale Up超節點架構將成為核心發展路徑。 三星電子副總裁、先行開發團隊負責人張實完表示,未來,超節點架構將會採用GPU發起式直連內存,通過GPU友好型介質與存儲,有效減少內存瓶頸,為大模型訓練推理提供強力支持。 字節跳動伺服器架構師高曉軍表示,當產業鏈各方以開放心態共建標準、共享技術、共拓場景,多樣性算力將不再是分散的「孤島」,而是互聯互通的「大陸」。 浪潮信息副總經理趙帥強調,開放計算社區的核心目標就是利用生態力量打破性能瓶頸,推動業務創新發展,這是一種系統化思維與應用價值導向。超節點架構本質上也是系統化思維的產物,它不是某一個點的突破,而是在現有技術、生態和成本約束下,從系統層面去打破晶片本身的性能邊界,最大化用戶價值。 作為社區的一員,浪潮信息後續將向社區成員開放自研的超節點架構設計以及PD分離框架,推動開放超節點架構的發展。 事實上,GW級AI數據中心對算力生態帶來的重要變革,已經推動了跨社區合作的進程加快。目前,OCP正在籌備成立「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結合中國在能源、算力基礎設施與供應鏈方面的需求與優勢,推動AI開放系統戰略計劃在中國的落地。 同時,OCP也在同OCTC積極合作,探討將OCP領先的AI基礎設施技術架構、參考方案、前沿研究成果等在中國市場落地,在中國建立GW級AI數據中心的全球性標杆。(完)
哈爾濱8月11日電 (記者 史軼夫)11日,第二屆全國作物雜種優勢與生物育種學術大會在哈爾濱市召開,第一屆國際學術期刊發展推進會同期舉行,國際綜合性學術期刊Originality(中文名《原創》)創刊,推動中國科技成果更好地走向世界。 國際綜合性學術期刊Originality(中文名《原創》)創刊 會議組委會供圖 《Originality》期刊由北京科技大學聯合北京大學、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同時得到清華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等眾多單位的支持、指導和參與。 《Originality》內容覆蓋生命科學、農業與食品系統、物質科學、工程、地球與環境科學、交叉科學六大領域,致力於打造一個全領域覆蓋、學科交叉融合、知識共創共享的學術平臺。 目前,期刊擁有一支340人組成的高水平創刊編委隊伍,其中來自美國、瑞典、英國、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外專家177人、中國國內專家163人,負責稿件遴選、審稿制度建設、欄目規劃及學術規範制定等工作。 同時,擁有36位國內外院士組成的諮詢委員會,為期刊發展方向、重大選題布局、國際傳播路徑等提供戰略性諮詢建議,促進期刊在學術方向、辦刊理念及國際化路徑上的前瞻性布局。(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7159
46
2025-11-07 14:39
62354
23
2025-11-07 14:39
54127
26
2025-11-07 14:39
28673
93
2025-11-07 14:39
74285
89
2025-11-07 14:39
36495
84
2025-11-07 14:39
45891
84
2025-11-07 14:39
51249
47
2025-11-07 14:39
56827
25
2025-11-07 14:39
72319
83
2025-11-07 14:39
27891
26
2025-11-07 14:39
65194
93
2025-11-07 14:39
42597
98
2025-11-07 14:39
93128
29
2025-11-07 14:39
31978
43
2025-11-07 14:39
25673
18
2025-11-07 14:39
28647
49
2025-11-07 14:39
75943
73
2025-11-07 14:39
42397
32
2025-11-07 14:39
65879
87
2025-11-07 14:39
34186
98
2025-11-07 14:39
35219
82
2025-11-07 14:39
42976
92
2025-11-07 14:39
25968
83
2025-11-07 14:39
47215
85
2025-11-07 14:39
69432
43
2025-11-07 14:39
13726
68
2025-11-07 14:39
53467
74
2025-11-07 14:39
62954
89
2025-11-07 14:39
64328
95
2025-11-07 14:39
94312
68
2025-11-07 14:39
78513
45
2025-11-07 14:39
21896
49
2025-11-07 14:39
97816
59
2025-11-07 14:39
73916
65
2025-11-07 14:39
81473
17
2025-11-07 14:39
98561
18
2025-11-07 14:39
69254
61
2025-11-07 14:39
12795
93
2025-11-07 14:39
49785
84
2025-11-07 14:39
13856
63
2025-11-07 14:39
73451
23
2025-11-07 14:39
17935
69
2025-11-07 14:39
38624
42
2025-11-07 14:39
75349
75
2025-11-07 14:39
47596
47
2025-11-07 14:39
42759
93
2025-11-07 14:39
71259
63
2025-11-07 14:39
92586
94
2025-11-07 14:39
84632
74
2025-11-07 14:39
74198
84
2025-11-07 14:39
26195
31
2025-11-07 14:39
86941
36
2025-11-07 14:39
| 蜜疯直播 | 成人性做爰直播 |
| 免费直播 | |
| 浪花直播 | 柠檬直播 |
| 凤蝶直播 | |
| 看b站a8直播 | 小妲己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
| 蝶恋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 趣爱直播 | |
| 妖姬直播 | 杏爱直播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 伊人直播 | |
| 奇秀直播 | 黑白直播 |
| 夜魅直播 | |
| 樱桃直播 | 河豚直播 |
| 520直播 | |
| 杏爱直播 | 牡丹直播 |
| 桔子直播 | |
| 奇秀直播 | 浪花直播 |
| 蜜桃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