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8月8日電 今年8月6日是方志敏烈士英勇就義90周年紀念日。「赤子·大地——趙奇《可愛的中國》繪畫研究展」日前在上饒美術館開幕。 展覽現場。 主辦方供圖 20世紀80年代,畫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趙奇懷著對方志敏烈士的崇敬之情,歷時數年、數易其稿,最終完成連環畫《可愛的中國》的創作並於1984年出版。這部連環畫以中國畫方式創作,每一幅都可視為獨立的藝術作品。它充滿詩性和文學性的繪畫語言,寬銀幕構圖與蒙太奇式的敘事手法,在當時的連環畫壇別具一格。 此次展覽主題為「赤子·大地」,策展人許柏成如是闡述主題思想,即「赤子」指方志敏的赤子之心,也包括藝術家創作的赤誠,「大地」指養育方志敏烈士的熱土上饒。展覽分為「相遇」「史詩」「交織」「迴響」四個篇章,其中「史詩」篇章重點呈現作品原作與手稿,為了凸顯原作的繪畫表現力,展覽沒有完全按照連環畫的順序呈現,而是根據題材進行分類,觀眾更能在相近題材的對比中體會作品的感染力。 展覽現場。 主辦方供圖 從展覽中,觀眾可以了解到藝術作品的構思、創作與誕生過程。例如,在表現監獄環境的畫面中,趙奇對「敵人勸降」這一情景四易其稿,反覆推敲,呈現只有一桌酒席的房間,從側面展現方志敏與敵人的交鋒。展覽中的部分作品還被放大近20倍,增強了沉浸式體驗。展覽尾聲特別設置了「迴響」篇章,桌椅、油燈、信箋等還原出方志敏在獄中寫作的場景,觀眾可以在這種極具參與感與儀式感的形式中駐足思考、真切留言,表達對烈士的敬意,寫下自己心中「可愛的中國」。 趙奇表示,這次展覽對他而言非常特殊,「這些作品已完成40多年,來到方志敏的家鄉,讓我也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方志敏對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的事跡和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 策展人現場導覽。 主辦方供圖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表示:「20世紀80年代,趙奇完成連環畫《可愛的中國》。這部作品見證了他將歷史與現在、民族與個人、文學與繪畫融為一體的藝術追求,對於當下主題性美術創作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借鑑價值。」 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上饒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上饒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將持續至10月8日。(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立德樹人,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五年來,新時代教育事業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取得新成就,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資源合理流動 是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路徑 「十四五」期間 一系列協作幫扶舉措 照亮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孩子們的成長之路 2024年6月18日,上海援青教師闞延俊在位於西寧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給學生上音樂課。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是一所滬青共建學校。學校招生以來,上海援青團隊落實各類教育資金,改善校園面貌,引入先進教育理念,帶動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是一所主要面向柯爾克孜族學生的村級小學,2022年8月成為該州首個西部計劃志願者包校支教的試點學校。23名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的志願者,在這所小學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工作。經過近三年的支教服務,學生的學習成績顯著提高,得到當地廣泛認可。這是2025年4月23日,支教教師高淑賢(左一)在班級裡展示她為學生們製作的「AI夢想職業照」。 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娘蒲鄉中心小學地處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是布江達縣海拔最高的學校。持續性的對口教育援藏工作有力補充了專業師資力量,改善了學校硬軟體設施設備。這是2024年9月3日,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娘蒲鄉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把自己做好的手抄報展示給嶺南師範學院支教隊隊員胡正培。 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沃土 孕育著大國工匠的萌芽 「十四五」期間 職業教育體系深入改革,不斷創新 結構布局持續優化,產教融合向實向深 2024年7月26日,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在工業機器人基礎應用實訓室接受工業機器人操控技能訓練。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70%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已經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 2024年4月16日,在位於重慶市永川區中德產業園的埃斯維(重慶)工具機有限公司,公司技術總監向重慶城市職業學院中德產業學院學生介紹設備操作規範。近年來,重慶城市職業學院聯合德國教育力量共建產業學院,引入職業教育先進經驗,著力培養適合製造型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 2024年11月12日,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在無人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指導學生。「十四五」期間,各地職業院校在招生規劃、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等方面與當地的人才「缺口」對接,人才培養方向和產業需求越來越匹配。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 「十四五」期間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更加多元 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加速 培養模式、培養機制不斷優化 全力培養緊缺人才、服務強國建設 2025年6月23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和同濟大學正式宣布啟動「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同濟大學城市防災韌性創新實驗室(RISE Lab)」。該實驗室聚焦推進全生命周期智能防災減災,以及超大型城市韌性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防災減災提供智慧支持。這是與會嘉賓在參觀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全國重點實驗室。 2023年4月6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科研人員展示空間磁環境模擬與研究系統。2024年2月,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建設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通過驗收。許多之前需要抵達太空才能進行的實驗,如今在地面上就能完成,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的專業機構之一,主要在機器人學、工業機器人作業系統與裝備自動化技術、生物醫學機器人與生機電一體化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和產學研合作。這是2023年11月24日,學生們在研究所的無人系統實驗室討論項目。 近年來,湖北省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領域,依託省內高校院所的人才優勢和創新體系優勢,組織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參與人形機器人相關項目研發,集中推出「天問」「勞動者」「荊楚」等一系列人形機器人。這是2025年5月29日,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丁濤(右二)和團隊成員測試「荊楚」人形機器人的搬運能力。 強國先強教,強教先強師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就要不斷擦亮「師者之光」 「十四五」期間,教師隊伍 素質提升、結構優化、待遇提高 尊師重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卜陳村,97歲的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葉連平依然堅持每周上三節課。2021年,他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2年,他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稱號。圖為2025年4月9日,葉連平在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給學生上課。 今年37歲的黃光福是雲南大學農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同時也是雲南大學在雲南省勐海縣勐遮鎮曼恩村成立的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負責人。多年來,他帶領學生紮根田間,進行技術攻關。團隊利用長雄野生稻特有的地下莖無性繁殖能力,成功培育出「雲大25」「雲大107」等新品種,突破性地實現水稻「一次栽種、連續收割」,讓「割韭菜般收稻子」的農業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這是2025年2月27日,青年教師黃光福(中)在試驗田間給學生授課。 2024年9月10日,在新疆教育學院實驗小學校園,學生為老師獻歌送上祝福。 攝影:王菲 劉軍喜 趙子碩 李鑫 王全超 丁增尼達 張龍 彭奕凱 王松 劉穎 陳浩明 杜子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蜜桃直播 | 美女直播 |
西甲直播 |
小狐狸直播 | 蜜桃app |
妖精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趣爱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金桔直播 | 零七直播 |
魅影直播 |
五楼直播 | 鲨鱼直播 |
桃花直播 |
柚子直播 | 橘子直播 |
迷笛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糖果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魅影5.3直播 |
杏爱直播 |
月神直播 | 黄播 |
春雨直播全婐app免费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红桃直播 |
花瓣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