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4日電 題: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 勾勒人機共融新圖景 記者 呂少威 陳杭 徐婧 14日晚,華燈初上,位於北京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流光溢彩。作為全球首個為人形機器人組織的綜合性競技賽事——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式在此舉行。 當晚,超百支戰隊閃耀「冰絲帶」,各式機甲競放風採,機器人街舞、戲曲、走秀輪番登場,機器人與演員聯袂獻藝,現場掌聲潮動。 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開幕。圖為開幕式上共同合唱主題歌《智競向未來》。 記者 張祥毅 攝 開幕式可謂亮點紛呈。歌舞節目《歡迎來到碳基生命的世界》中,舞者與機器人以流暢協作演繹「碳基與矽基的對話」;傳統文化創演《智韻和鳴》中,磐石機器人樂隊與靈心巧手機器人奏響國風旋律,樂聚機器人表演太極,優必選熊貓機器人與武術少年共展拳腳,「穆桂英」造型的戲曲機器人與小演員同臺唱響《穆桂英掛帥》,盡顯千年文脈與現代科技的「琴瑟和鳴」。 服飾走秀節目《天工霓裳》則將非遺技藝與未來設計完美融合。天工機器人身披牡丹芍藥紋樣服飾,松延動力機器人演繹土樓文化意象,鱗片機器人鎧甲融合羽翼紋樣與現代美學,樂聚機器人所穿服裝靈感來自於敦煌莫高窟……3D列印與手工工藝結合的定製服裝,讓機器人模特成為移動的「文化科技融合展」。 緊隨精彩的「機器人秀」,280支隊伍組成的機器人代表方陣、國際代表方陣、學生代表方陣三大方陣在會旗的引領下依次入場。其中,國際代表方陣裡,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巴西、日本、荷蘭等15個國家的諸多「明星賽隊」登場。 會旗執旗手是本屆運動會年齡最小的參賽工程師於程程,她來自北京四中道元校區。三位護旗手運動員是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的冠亞季軍獲得者:天工Ultra、松延動力N2和卓益得行者二號。 入場儀式後,FOP(競賽場地)定點展示環節帶來比賽「劇透」。足球對抗、搏擊、街舞、百米「飛人」大戰,將觀眾期待值拉滿。酒店迎賓、醫藥分揀等場景應用展示凸顯機器人加速走向生產生活。 8月14日,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開幕。圖為開幕式上點亮「智芯」。 記者 張祥毅 攝 在賽前宣誓環節,清華大學張繼東和天工2.0 pro機器人分別作為裁判員代表和運動員代表宣誓,傳遞公平競技的體育精神。 當萬千光束匯聚舞臺中央的「智芯」裝置——鑲嵌藍色晶體晶片的金屬四稜錐,本屆運動會的「聖火」就此點亮,宣告賽事正式啟動。 本屆運動會賽程三天,來自全球五大洲16個國家的280支隊伍、500餘臺人形機器人將在「冰絲帶」展開26個賽項的競技對決。(完)
泉州8月7日電 題:踏歌而行數千裡,內蒙古烏蘭牧騎赴泉州開「藝術派對」 記者 奧藍 「有朋自遠方來嘛!這個道理我懂!這些飲料請你們喝,我不要錢。」在蟳埔村演出間隙買水時的一幕小插曲,讓楊壯津津樂道。 這幾日,「北疆文化絲路行」錫林郭勒盟·泉州市兩地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建省泉州開展,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隊員的「快閃巡演」是重頭戲之一。楊壯是此行的文旅推薦官,也是活動的臨時主持人。 烏蘭牧騎,蒙語意為「紅色的嫩芽」,是活躍在內蒙古廣大農村牧區的紅色文化工作隊。公開材料顯示,自1957年首支烏蘭牧騎成立以來,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聚焦現實題材,累計創作演出1.3萬多個節目,累計行程130多萬公裡。內蒙古118.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如今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就是其中之一。 連續3日來,烏蘭牧騎隊員們演出十餘場,商業街、廣場大舞臺、景區、博物館……處處是舞臺,表演曲目都是在內蒙古家喻戶曉的作品,馬頭琴雙人奏《萬馬奔騰》、舞蹈《頂碗舞》、蒙古族長調作品《走馬》、呼麥版本的《四歲的海柳馬》…… 圖為表演現場。記者 奧藍 攝 這也是一場藝術的盛宴。馬頭琴音樂、呼麥、長調,隊員們身上穿著的蒙古族服飾,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內蒙古草原上傳承千年。 「這次帶來的節目都是精心編排的,希望用這種輕鬆活潑的快閃形式打破文化傳播的壁壘,讓更多人對北疆文化產生興趣,了解北疆文化。」劉金鐸加入烏蘭牧騎已18年,他告訴記者,他們這幾年一直在探索文化交流的新方式,無論是去偏遠的牧區演出,還是到全國各地的演出交流,都是希望把北疆文化人與自然共生的根脈講給大家聽。 演出前的準備工作很簡單。隊員們一般提前半個小時拉著拉杆箱來到現場,當音響調試成功、演出服換裝完畢、馬頭琴調好弦之後,演出就開始了。 圖為演出現場。蘇日嘎拉圖 攝 演出節奏很快,強度也很大。僅6日,從早到晚一共演了6場,每場六七個節目、大約半小時。烏蘭牧騎小分隊一行6人,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演奏樂器的,每個人都一專多能。 很多當地表演藝術家們也加入「快閃巡演」,帶來的木偶戲、拍胸舞等閩南特色藝術形式與內蒙古的北疆文化相互和鳴,引起現場觀眾的熱烈回應。 「能與內蒙古的文藝團體同臺,挺榮幸的。其實,我也挺嚮往這種草原文化。」泉州提線木偶劇團的楊耀鑫這次帶來了劇團經典節目《小沙彌下山》,詼諧活潑的表演方式很有人氣。他告訴記者,他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次與外省文藝團體交流的機會。「(烏蘭牧騎)的歌聲舞蹈都很好,是一種比較震撼的感覺,看著自己都覺得洶湧澎湃。」 來到泉州後,隊員們入鄉隨俗,現學了閩南語流行歌曲《愛拼才會贏》,與泉州市蟳埔村的姐姐們,一同表演。 圖為演出現場。蘇日嘎拉圖 攝 演出總能吸引不少觀眾駐足,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不少觀眾表示這是第一次認識內蒙古。 「我們踏歌而來,就是想讓更多人看到北疆大地上既傳統又鮮活的文化風景。」《頂碗舞》的舞蹈演員桑薩爾告訴記者,這是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的隊員們第一次來到泉州,就是為了讓大家領略到這樣獨具特色的北疆風情。「對我來說,在哪表演都是一樣的。烏蘭牧騎的成立初衷就是服務群眾。在內蒙古,我們奔波在草原上;在泉州,也是為了把好節目帶給大家。」(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婬色直播 | 快猫 |
深夜直播 |
四季直播 | 金桔直播 |
鲍鱼直播 |
免费直播平台 | 仙凡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蜜疯直播 | sky直播 |
伊人下载 |
金桔直播 | 零点直播 |
花瓣直播 |
荔枝直播 | 水仙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69美女直播 | 优直播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柠檬直播 | 迷笛直播 |
四季直播 |
韩国直播 | 柠檬直播 |
五楼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魅影5.3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