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香港浸會大學呂海濤教授分享了如何藉助人工智慧,幫助發現藥物靶點。」近日,在2025京港澳青年科學家大會上,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副教授韓偉聽完主旨演講,便立刻聯想到自己的研究領域:「我們已經合成了很多的新材料,卻未必完全清楚真正適用的方向,人工智慧或許可以提供新的啟發。」 在這個匯聚了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量子通信、未來航天、新能源等多個前沿領域的「交流場」上,200餘位青年科學家齊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次次燃起「跨界火花」,架起了科研與產業、人才與項目之間的橋梁。 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同心攜手 向新而行」,人工智慧成了連接不同學科的「通用語言」。不少與會的青年科研人員表示,AI不僅提升了科研效率,也幫助他們突破原有的學科邊界,開啟更加融合與開放的研究路徑。 「AI在科研中的廣泛應用,某種程度上革新了我們的科研思維。」香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王鵬長期做葉綠體研究,他介紹,「以往,我們只能小規模地分析葉綠體中某些蛋白與其他代謝通路的相互作用;而現在可以一次性輸入3000多個蛋白數據,通過AI來自動配對,得到一個葉綠體層面的蛋白相互作用的全貌。」 除了方法上的革新,人工智慧也推動著青年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硬科技」前沿。「仿生智能技術是一條新賽道。」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郭雷指出,仿生智能可以催生前沿科學發現,克服現有的類腦智能局限性,更好實現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國際領跑。 「這個方向特別需要跨學科的融合,以及從基礎理論到關鍵技術,再到公司應用的全面創新,以及複合型的青年人才。」郭雷說道。 如何培養出更多具備跨界能力的青年科研人才?也是本次大會關注的話題。「目前,我們已經和內地科研單位開展了多項合作,包括科研項目對接、人才交流、學生聯合培養。」王鵬提到:「這不僅有助於技術上的互通互補,也加強了兩地人文層面的交流。」 當下,這種「雙向奔赴」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化。大會現場,京港澳三地29個優質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當天正式成立的「京港澳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團」,將常態化服務三地科創項目與人才成長;同步啟動的「北京市港澳創新中心」也將聚焦科技企業孵化、成果轉化、跨境標準共建,打造京港澳科創資源落地「第一站」。 在韓偉看來,這是非常好的契機。他說,香港有良好的科研基礎和創新能力,內地擁有大科學裝置等「國之重器」和廣闊的市場,通過與內地在科研項目、平臺資源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可以為青年科研人員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 澳門大學副校長莫啟明在採訪中介紹,學校近年來在中醫藥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正在橫琴新校區加快部署,探索中醫藥與西醫協同發展的新方向,「我們希望把握好『一國兩制』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家中醫藥的科技創新與推廣,為中醫藥『走出去』貢獻澳門的力量。」(完)(《中國新聞》報劉益伶報導)
聚焦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 場景邊界不斷拓寬 智慧機器人走入「千行百業」 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任妍 慄翹楚)從18世紀蒸汽機轟鳴拉開工業革命序幕,到19世紀電力網絡照亮規模化生產之路,再到20世紀計算機與網際網路催生信息革命,每一次人類文明的躍遷都伴隨著生產力形式的裂變,而當下正在發生的第四次生產力革命,機器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範式。在近日舉行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前沿科技成果與豐富應用場景正在顯現出產業新動向。 中國不僅具備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還擁有全球最大的應用場景,並帶來相應的市場需求。 北京理工華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新機器人事業部技術總監趙海峰表示:「隨著我國機器人產業在硬體設計、生產上更加成熟、完備,相比於去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各企業從我有某產品向產品在具體場景落地轉變。」 8月9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伊藤隆之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發表演講時透露,隨著全球各大主要市場工業機器人安裝量下滑,中國市場依然保持增長,中國市場保持著全球最重要的機器人市場地位。 杭州智元研究院智慧助力助行事業部負責人任敬偉表示:「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外國企業前來展臺參觀洽談時一致認為,當前中國機器人行業,尤其是在應用領域,要比國外要更快。通過政策支持、市場驅動、人才匯集,我國機器人核心部件以及相關工藝上都有大幅進步,並通過豐富的場景驗證,讓其技術保持領先地位。」 隨著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前景進一步明朗,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快速增長。高盛在最新《人形機器人專題報告》中將其2035年全球市場總規模(TAM)預測,從60億美元大幅上調至380億美元。這一預期的調整主要基於,出貨量的大幅增加,預計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將達到140萬臺。摩根史坦利發布一份報告顯示,人形機器人「大腦」研發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而「身體」部分則是中國企業的強項。 視源股份黨委書記、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表示,在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的背景下,人工智慧被賦予了更多期待和重任。從長遠看,剛需高頻場景的機器人,通過高可靠性、高智能化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讓用戶可以更輕鬆完成Dirty(髒)、Dangerous(險)、Dull(枯燥)「3D崗位」的勞動作業。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業界一般認為是2年-3年,而進入家庭場景,則需要更長時間。同時,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到具身智能的飛躍,機器人將真正擁有理解物理世界的能力,並且通過具身智能技術與傳統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相結合,讓機器人真實與物理世界發生交互。(實習生劉思彤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9284
47
2025-10-25 12:10
85134
19
2025-10-25 12:10
37824
68
2025-10-25 12:10
56314
16
2025-10-25 12:10
82791
91
2025-10-25 12:10
57396
97
2025-10-25 12:10
32198
58
2025-10-25 12:10
35419
92
2025-10-25 12:10
45387
23
2025-10-25 12:10
26185
37
2025-10-25 12:10
14836
82
2025-10-25 12:10
91647
82
2025-10-25 12:10
12793
49
2025-10-25 12:10
19364
89
2025-10-25 12:10
13872
48
2025-10-25 12:10
29418
71
2025-10-25 12:10
95412
35
2025-10-25 12:10
48971
93
2025-10-25 12:10
12537
37
2025-10-25 12:10
78236
79
2025-10-25 12:10
32179
54
2025-10-25 12:10
72564
93
2025-10-25 12:10
62895
25
2025-10-25 12:10
49825
68
2025-10-25 12:10
91342
32
2025-10-25 12:10
91864
76
2025-10-25 12:10
56729
38
2025-10-25 12:10
28974
26
2025-10-25 12:10
98562
69
2025-10-25 12:10
37598
73
2025-10-25 12:10
17649
63
2025-10-25 12:10
52461
38
2025-10-25 12:10
36279
17
2025-10-25 12:10
59348
76
2025-10-25 12:10
87239
53
2025-10-25 12:10
34681
89
2025-10-25 12:10
41685
26
2025-10-25 12:10
98756
39
2025-10-25 12:10
38692
27
2025-10-25 12:10
83216
81
2025-10-25 12:10
86512
63
2025-10-25 12:10
34198
39
2025-10-25 12:10
63521
52
2025-10-25 12:10
12896
45
2025-10-25 12:10
36592
31
2025-10-25 12:10
81964
93
2025-10-25 12:10
43685
68
2025-10-25 12:10
24956
92
2025-10-25 12:10
81497
39
2025-10-25 12:10
62315
53
2025-10-25 12:10
54691
63
2025-10-25 12:10
96523
81
2025-10-25 12:10
71458
35
2025-10-25 12:10
| 美女直播app | 橙色直播 |
| 绿茶直播 | |
| 69美女直播 | 西甲直播 |
| 九球直播 | |
| 魅影5.3直播 | 免费直播 |
| 花间直播 | |
| 抓饭直播 | 妲己直播 |
| 鲍鱼直播 | |
| 小白兔直播 | 97播播 |
| 蝶恋直播 |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小草莓直播 |
| 蜘蛛直播 | |
| 荔枝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 69美女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黄瓜直播 |
| 直播黄台app凤蝶 | |
| 伊人直播网站 | 桃鹿直播 |
| 牡丹直播 | |
| 奇秀直播 | 秀色直播 |
| 苹果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