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高考過後,高考作文題都會準時登上熱搜榜,全民熱議的背後,藏著一個深層的思考:我們到底希望通過一道作文題,考查學生的哪些素質?其實,高考作文題從來都不只是寫作測試。當我們討論「什麼是好的高考作文題」時,實際上是在追問:未來的社會中堅,該具備怎樣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 作文題不只是「寫作任務」 要說清楚「好的高考作文題」,得先回到本源:作文題究竟是什麼? 從「題目」二字,你能看到古人造字時的巧思。《說文解字》裡說「題,額也」,額頭是人臉上最顯眼的部位。「目」就更直接了,本義眼睛,後來引申出「條目」「項目」之意——比如說「目錄」,就是「用眼睛看的條目」。當「題」和「目」組合在一起,就有了奇妙的張力:「題」是框架、方向,像額頭一樣明確;「目」是細節、視角,像眼睛一樣靈活。比如寫《我的校園》,「校園」是「題」,規定了你不能寫家裡的事;但可以寫操場的樹、教室的窗——這些都是「目」的自由。這種「規範」與「開放」之間的平衡,正體現了作文題目的本質。好的作文題,就像給你畫了一個圈:圈太小,人會受限制;圈太大,人會迷茫。它得在「管」和「放」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點。 生活中處處有「題」。老師布置的「讀後感」是題,單位要求的「工作總結」是題,但作文題和這些都不一樣——它是「用文字表達思考」的專門訓練。筆者曾請教過一位前輩:「教了三十年作文,您覺得作文題最該教會學生什麼?」他說:「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想清楚再寫』。一道好的作文題,會逼著學生把事情想明白:我要表達什麼?別人可能怎麼反駁我?」比如寫《談堅持》,平庸的題目只會讓學生堆砌例子,而好的題目會加個限定:「堅持到底一定是對的嗎?」——這就逼著學生思考「堅持」和「變通」之間的關係,從單一的價值判斷轉向辯證思考。作文題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有邏輯的表達」和「有深度的思考」。這一點,在高考作文題裡體現得尤為明顯。 因此,好的高考作文題,就像剝洋蔥,一層比一層「辛辣」,也一層比一層接近核心。 第一層是「現象層」。比如上海卷的「專・轉・傳」,表面是在說「專業知識怎麼轉化、怎麼傳播」。考生可以舉「科學家寫科普書」「學術論文被短視頻解讀」的例子,這是最基礎的要求。 第二層是「邏輯層」。它要求考生找到事物之間的關聯:從「專」到「轉」是不是必須的?「轉」得越多,就一定「傳」得越廣嗎?有個考生寫道:「專業是根,轉化是橋,傳播是果。但橋要是建歪了,根就會被挖斷,果也會爛在地裡。」這種對邏輯關係的辨析,比單純舉例進了一步。 第三層是「價值層」。它追問的是背後的意義: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專業」?「流傳」的本質是什麼?有考生提到:「真正能傳下去的,從來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裡藏著的人對世界的追問。就像孔子的話傳了兩千多年,不是因為他說的每句話都對,而是因為他教會了我們『怎麼做人』。」這種思考,已經觸及了文明傳承的本質。 普通作文題可能只需要剝開第一層,而高考作文題,要求考生至少剝開第二層,能摸到第三層的,才是真正的佼佼者。 高考作文題是一份精神成人禮 有位教育專家說過:「高考作文題是給18歲年輕人的一份『精神成人禮』。」18歲是人生的重要節點,一道好的作文題,應該在這個節點上,啟發他們思考一些「必須想清楚」的問題。 它該教會學生「直面真實」。生活不是美好的童話,而是充滿了矛盾和不確定。好的作文題,應該讓學生明白這一點。它不應該只展示「崇高」「美好」,也應該讓學生看到「平凡」「掙扎」。比如寫「苦難」,不僅要寫英雄的犧牲,也要寫普通人的無奈;寫「成功」,不僅要寫光鮮的結果,也要寫背後的代價。這樣,學生走出考場後,才不會被「完美人生」的幻想迷惑,才能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 它該鼓勵學生「保持追問」。真正的人才,不是「知道答案」的人,而是「善於提問」的人。好的作文題,應該在學生心裡種下「追問」的種子。比如面對「專・轉・傳」,追問「什麼知識值得被傳承」;面對「苦難與新生」,追問「我們該如何紀念歷史」;面對「AI與人類」,追問「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是什麼」……這些追問,可能沒有標準答案,但很可能會伴隨學生一生,成為他們深度思考的起點。 它該引導學生「學會擔當」。好的高考作文題,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角色。有個考生在作文結尾寫道:「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現在的我,可能還說不出這麼深沉的話,但我知道,我腳下的土地,需要我們這代人去守護。也許是學好一門技術,也許是做好一份工作,也許只是不辜負每一天的陽光。」這段話沒有豪言壯語,卻透著樸素的擔當——這正是社會需要的品質。 讓高考作文題成為「思想的種子」 高考作文題的意義,遠不止於「選拔人才」。它像一顆種子,種在每個考生的心裡,會在未來的歲月裡生根發芽,讓他們成為有思考能力、有擔當精神、有時代感知力的人。 對命題者來說,設計一道好作文題,需要勇氣:敢於跳出「安全區」,不怕被質疑「太難」;需要智慧:在規範與開放、傳統與未來、公平與區分之間找到平衡;更需要情懷:真正關心年輕人成長,關心這個國家的未來。 好的高考作文題,應該是個「矛盾容器」。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拋出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逼著考生去權衡、去辨析。在這方面,2025年全國1卷作文題就做得不錯。老舍的「開不了口」和艾青的「嘶啞歌唱」,本身就是一對矛盾:人在困境中,到底該沉默還是發聲?沉默是懦弱還是智慧?發聲是勇敢還是魯莽?這種矛盾,沒有標準答案,卻能看出考生的思維深度。 好的高考作文題,應該像一架「思維梯子」:起點不高,讓大多數考生都能爬上去;但越往上,臺階越陡,越能區分出誰有力量爬到頂端。上海卷的「專・轉・傳」就很像這樣的梯子。最底層,考生可以解釋三個詞的意思,舉幾個簡單的例子——這對大部分考生來說都不難。中間層,需要分析三者的關係:「專」是基礎,「轉」是橋梁,「傳」是目標?還是說「轉」可能毀掉「專」,「傳」未必需要「轉」?能想到這一步,就已經不錯了。最高層,則要跳出文字本身,思考時代問題:在算法推薦的時代,「專」的深度會不會被「轉」的流量綁架?在信息速朽的時代,「傳」的意義是不是該重新定義? 好的高考作文題,既要紮根當下,又要面向未來。它得讓考生聊聊身邊的事,更得讓考生想想十年後的世界,不僅關注「歷史」和「文化」,還要觸及「未來」。現在的考生是「數字原住民」,他們從小玩VR、刷短視頻、用AI,這些經驗應該被納入作文題。未來的社會,需要能和AI共處、能應對技術變革的人才。高考作文題作為「指揮棒」,應該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技術和人文該怎麼平衡?人類獨特的創造力到底在哪裡? 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題,最終會沉澱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多年後,當考生們回憶起18歲那年的考場,他們可能記不清具體的分數,卻會記得那道題曾讓他們認認真真地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這,才是高考作文題最珍貴的價值。 (作者:程永超,系上海市建平中學正高級教師、全國百佳語文教師)
香港8月8日電 題:「英雄含笑臥沙場」:香港抗戰老兵後人追述父輩血戰往昔 記者 戴夢嵐 一篇題為《英雄含笑臥沙場》的作文,曾被作為範文貼在香港香島中學牆壁上。文章的作者是抗戰勝利後回港求學的東江縱隊戰士吳柏松,文內記錄了他親歷的一場突圍戰。 那次戰鬥中,吳柏松所在的中隊被日軍包圍,一顆子彈擊中他身旁的中隊指導員,鮮血和腦漿噴濺到吳柏松身上。面對壓上來的敵人,吳柏松振臂高呼:「為指導員報仇!」他發起衝鋒,帶領幾十名戰士脫險。這場戰鬥後,吳柏松被任命為新的指導員。 近日,吳柏松之子、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接受記者專訪,回憶起父輩的血戰往昔,他仍為東江縱隊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動容。吳軍捷表示,「我父親說『大家都是苦孩子,打仗時沒人把生死看得太重』。用他指導員的話講,『抗擊日寇,死了血都會發光!』」 7月24日,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 李志華 攝 除了與日軍作戰,東江縱隊還承擔過營救盟軍的任務。日軍佔領香港期間,曾強佔啟德機場作為空軍基地。1944年2月11日,美國「飛虎隊」飛行員克爾中尉駕駛戰機轟炸此處時,不幸被日軍擊中,他跳傘後降落在香港沙田觀音山。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小通訊員李石第一時間發現了他,並把他藏在一個山洞裡。之後,戰鬥英雄「劉黑仔」(原名劉錦進)等人護送克爾轉移,最終把他安全送到東江縱隊司令部。克爾回到廣西桂林後,向陳納德將軍報告獲救經過,促成美軍與東江縱隊合作。 幾十年後,這段歷史的餘音仍在迴響。克爾的兒子大衛來到中國,尋找父親當年的救命恩人。通過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網站,大衛聯繫上吳軍捷,表達了希望重走營救路線的願望。 吳軍捷等東江縱隊戰士後代陪大衛前往,幾經周折終於找到那個山洞,大衛和家人在山洞裡駐足良久。他們還找到了李石,克爾口中那位「可愛的男孩」已年近九旬,住在老人院,病重不能說話。大衛和李石握手,兩人都流下了眼淚。 7月24日,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會長吳軍捷展示克爾中尉之子大衛贈送的克爾中尉在「飛虎隊」工作期間的軍裝。 記者 李志華 攝 為了填補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空白,吳軍捷2015年發起成立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研究會甫一成立,就在抗戰時期的戰場——啟德機場附近的觀塘海濱公園策劃了一場大型展覽,最受關注的展品是一架按1:1比例還原的「飛虎隊」P-40戰鬥機模型。通過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講述抗戰歷史,展覽吸引數萬人次市民參觀。 吳軍捷說,香港淪陷期間,人口從約160萬銳減至60萬左右,除了被殺害的民眾,還有大量逃難的市民。英軍投降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堅持敵後武裝作戰,與盟軍展開合作,沉重打擊日本侵略者。「香港抗戰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 2015年11月,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主辦的「飛虎歸來·維港記憶」香港抗戰歷史展在觀塘海濱公園舉行。圖為學生參觀按1:1比例仿製的「飛虎隊」P-40戰鬥機模型。 (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吳軍捷還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抗戰遺址保護工作。他介紹,目前香港的東江縱隊抗戰遺址至少有二三十處,希望社會各界未來逐步推進保護與活化利用這些遺蹟,讓今天的年輕人在歷史現場感受80多年前那群熱血青年的戰鬥脈搏,更好理解香港抗戰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6472
62
2025-11-06 12:36
83159
59
2025-11-06 12:36
31847
27
2025-11-06 12:36
14896
48
2025-11-06 12:36
62957
59
2025-11-06 12:36
61984
13
2025-11-06 12:36
69281
78
2025-11-06 12:36
15394
54
2025-11-06 12:36
72165
56
2025-11-06 12:36
45936
82
2025-11-06 12:36
78259
56
2025-11-06 12:36
75486
63
2025-11-06 12:36
17289
26
2025-11-06 12:36
64285
93
2025-11-06 12:36
57936
48
2025-11-06 12:36
16259
81
2025-11-06 12:36
97632
49
2025-11-06 12:36
35471
16
2025-11-06 12:36
15462
16
2025-11-06 12:36
49231
79
2025-11-06 12:36
78396
86
2025-11-06 12:36
86915
69
2025-11-06 12:36
54387
85
2025-11-06 12:36
28416
53
2025-11-06 12:36
16972
13
2025-11-06 12:36
36487
54
2025-11-06 12:36
72386
89
2025-11-06 12:36
15642
58
2025-11-06 12:36
67914
38
2025-11-06 12:36
59624
84
2025-11-06 12:36
12847
95
2025-11-06 12:36
48729
17
2025-11-06 12:36
57632
76
2025-11-06 12:36
92648
37
2025-11-06 12:36
74186
43
2025-11-06 12:36
61528
87
2025-11-06 12:36
64359
39
2025-11-06 12:36
29463
43
2025-11-06 12:36
76231
27
2025-11-06 12:36
48561
89
2025-11-06 12:36
57483
81
2025-11-06 12:36
61897
94
2025-11-06 12:36
97834
17
2025-11-06 12:36
46973
48
2025-11-06 12:36
26189
48
2025-11-06 12:36
94781
98
2025-11-06 12:36
35169
95
2025-11-06 12:36
14327
57
2025-11-06 12:36
72489
75
2025-11-06 12:36
47823
35
2025-11-06 12:36
83721
62
2025-11-06 12:36
82516
45
2025-11-06 12:36
83546
31
2025-11-06 12:36
| 么么直播 | 红杏直播 |
| 凤凰网直播 | |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妖姬直播 |
| 现场直播 | |
| 抖音成人版 | 比心直播 |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 奇秀直播 | 就要直播 |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 柠檬直播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桃鹿直播 | |
| 杏爱直播 | 曼城直播 |
| 小k直播姬 | |
| 直播软件下载 | 魅影9.1直播 |
| 橙色直播 |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牡丹直播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
| 妖姬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橘子直播 | |
| 蜘蛛直播 | 花瓣直播 |
| 花间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