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10日電(繆璐 陳惠晗)五十圈年輪,圈住了幾代人的體育記憶;半世紀時光,點亮了一座城的運動熱情。「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之上海體育館建成50周年宣傳活動10日在上海體育館舉行,上海體育館的變遷史,是一部上海體育的發展史,更見證著中國體育的自強之路。 當天,上海市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陸檁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體育館總設計師魏敦山頒發「上海體育館設計功勳獎」。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徐寅生、桌球世界冠軍曹燕華與羽毛球世界冠軍王儀涵、新生代青少年桌球愛好者展開了一場跨界、跨時代的桌球挑戰。 8月10日,「全民健身日·體育宣傳周」之上海體育館建成50周年宣傳活動在上海體育館舉行。(主辦方供圖) 資深體育攝影師洪南麗、民間收藏家陳鴻康、在上海體育館工作40年的老員工趙春榮捐贈珍貴藏物,並獲頒「歷史記憶守護獎」。 1975年8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設計專家魏敦山設計的上海體育館正式竣工,一座當時中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體育館屹立在上海西南部。因容納觀眾數量達到1.8萬人,所以也被上海人親切地稱為「萬體館」。 1976年,上海體育館舉辦了建成後的首場賽事——上海國際桌球友好邀請賽,掀起了上海體育迷的觀賽熱潮,一場場中外賽事輪番在這裡上演。彼時正值中國對外交往步伐加快時期,小球推動大球,上海體育館成了中國與世界加強溝通,增進友誼的重要平臺。 據統計,僅從1976年初到1977年8月,共有80場體育賽事在萬體館舉辦,這些賽事不僅展現了上海體育館的設施水平,更推動了上海乃至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除了體育賽事舉辦地,上海體育館還是高雅藝術的殿堂、流行文化的聚集地。1998年,萬體館在保留原體育館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了局部改造,並有了一個新別名叫「上海大舞臺」。王菲、李宗盛、周華健、費玉清、林憶蓮等近百名中外著名藝人或演出團隊都曾在這裡登臺獻藝。 2023年改建後的上海體育館。(主辦方供圖) 2004年,為適應賽事需要,上海體育館第一次進行全方位改造,本著保留歷史風貌、整舊出新的原則,歷時109天,煥然一新。當年10月,上海體育館迎來了中國籃球的歷史性時刻。由姚明領銜的休斯敦火箭隊同薩克拉門託國王隊上演了一場NBA季前賽,這是NBA首次登陸中國。除了國際賽事,這裡還曾作為上海市第三屆、第九屆、第十三屆、第十四屆運動會的開幕式場地。 現在的上海體育館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不僅進行了結構加固,還做了大量專業服務功能的升級。改建後,上海體育館的建築面積達40552平方米,設置可移動看臺,容納近1.3萬座位(其中活動坐席2000餘座),內部拆除原有大舞臺,形成環形看臺,滿足一系列國際賽事的辦賽條件。 上海市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陸檁表示,上海體育館是承載過往榮光、開啟未來無限的夢想閘門。從淺藍色隔熱玻璃的首創應用,到整座場館由我國自行施工建造;從舉全國之力實現所有材料和設備均自主設計生產,到圓滿承辦多項首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級賽事活動,上海體育館處處彰顯著上海體育乃至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硬核精神。(完)
銀川8月7日電 (記者 李佩珊)8月7日,記者走進寧夏固原市涇源縣的菌菇產業基地,近萬支菌棒整齊排列,形成綿延不絕的「菌棒矩陣」。在這些孕育生命的基床上,形態各異的蘑菇正悄然綻放,仿佛大地撐開的無數「小傘」,共同撐起了這片土地上鄉村振興的豐收圖景。 農戶採收成熟的蘑菇。 吳文春 攝 地處六盤山腹地的涇源縣,憑藉1800至2000米高海拔、65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的冷涼氣候優勢,精心培育菌菇特色產業,構建起完整的「種植-加工-銷售-旅遊」全產業鏈體系,讓小小菌菇成為帶動農戶增收的「致富傘」。 新鮮採摘的蘑菇。 吳文春 攝 在涇源縣黃花鄉羊槽村菌菇基地內,農戶正忙著採摘成熟的黃金菇。基地外,包裝完好的黃金菇已全部裝車,即將運輸到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據負責人於紅兵表示,僅黃金菇的種植、採收環節就已帶動30餘名村民實現穩定就業,「採蘑菇的農戶月收入超過了3000元,真正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他表示。 今年,涇源縣出臺《2025年菌菇產業專班工作方案》,配套4項精準獎補政策,投入專項扶持資金3000餘萬元,推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涇源縣6家菌菇生產企業持續發力,其中3處標準化菌棒生產車間年產能突破600萬棒。配套建設的保鮮庫、分揀晾曬車間和烘乾生產線等設施,為村民提供了菌棒生產、產品初加工等多樣化就業選擇。 目前,涇源縣已建成10處設施大棚菌菇栽培基地和11個仿生林菌基地,帶動33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發展,1457戶農戶通過參與菌菇種植實現家門口就業。不止如此,在菌菇產業鏈中下遊,4個現代化菌菇交易中心、4座冷鏈倉儲設施和6家專業分揀企業高效運轉,創造了大量分揀、包裝、物流等就業崗位。 據統計,涇源縣今年菌棒上架量突破1000萬棒,黃金菇等特色品種在黃花鄉羊槽村試種成功,涇河源鎮、大灣鄉等地新建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全縣菌菇產業鏈就業人數近5000人。 「我們通過品種多元化、品質標準化,讓產業鏈各環節都能創造就業機會。」涇源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志廣介紹,當前正在推進2個菌菇產業園、2處現代化菌棒生產車間建設,計劃培育18個專業種植示範村和1000戶庭院種植示範戶,預計將新增大量就業崗位。 從田間地頭到交易市場,從初級加工到品牌打造,涇源縣通過全產業鏈布局,讓菌菇產業成為就業「蓄水池」和增收「新引擎」。隨著產業鏈持續完善,越來越多的農戶正分享著產業發展的紅利,這條綠色產業鏈已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亮麗風景。(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9246
17
2025-10-25 02:50
42879
51
2025-10-25 02:50
29567
65
2025-10-25 02:50
73495
31
2025-10-25 02:50
31296
71
2025-10-25 02:50
52318
57
2025-10-25 02:50
98653
15
2025-10-25 02:50
12745
32
2025-10-25 02:50
65231
68
2025-10-25 02:50
51324
52
2025-10-25 02:50
84572
98
2025-10-25 02:50
45816
31
2025-10-25 02:50
65312
36
2025-10-25 02:50
42758
85
2025-10-25 02:50
61492
91
2025-10-25 02:50
92657
93
2025-10-25 02:50
14753
97
2025-10-25 02:50
31728
65
2025-10-25 02:50
37281
95
2025-10-25 02:50
54126
39
2025-10-25 02:50
13628
27
2025-10-25 02:50
29651
86
2025-10-25 02:50
76394
61
2025-10-25 02:50
41386
47
2025-10-25 02:50
97561
85
2025-10-25 02:50
68179
12
2025-10-25 02:50
82174
26
2025-10-25 02:50
58941
74
2025-10-25 02:50
63149
87
2025-10-25 02:50
37416
93
2025-10-25 02:50
25934
69
2025-10-25 02:50
72356
27
2025-10-25 02:50
58634
36
2025-10-25 02:50
48176
67
2025-10-25 02:50
54831
42
2025-10-25 02:50
71693
57
2025-10-25 02:50
64581
51
2025-10-25 02:50
23758
48
2025-10-25 02:50
83951
23
2025-10-25 02:50
71264
63
2025-10-25 02:50
74386
87
2025-10-25 02:50
61785
57
2025-10-25 02:50
57621
24
2025-10-25 02:50
24813
18
2025-10-25 02:50
42187
17
2025-10-25 02:50
23469
69
2025-10-25 02:50
64581
38
2025-10-25 02:50
37482
17
2025-10-25 02:50
31795
12
2025-10-25 02:50
29348
41
2025-10-25 02:50
26341
91
2025-10-25 02:50
17859
12
2025-10-25 02:50
45297
75
2025-10-25 02:50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黑白直播 |
| 心跳直播 | |
| 凤蝶直播 | 桃花app |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
| 比心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雨燕直播 | |
| 魅影9.1直播 | 凤蝶直播 |
| 杏仁直播 | |
| 奇秀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 樱花直播 | |
| 红桃直播 | 绿茶直播 |
| 樱桃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河豚直播 |
| 黄播 |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春雨app直播免费看 |
| 蜜糖直播 | |
| 魅影5.3直播 | 深夜直播 |
| 蜜桃视频 | |
| 抓饭直播 | 魅影5.3直播 |
| 比心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