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8月8日電 (記者 楊靜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8日公布山西沁縣連家莊新石器時代遺址(下稱連家莊遺址)發掘資料。該遺址陶器風格多樣,體現了晉東南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互動。 連家莊遺址位於山西省沁縣故縣鎮連家莊村西約0.5公裡的高臺之上。經初步調查,該遺址範圍約20萬平方米。2020年11月至12月,為配合黎霍高速公路建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地市文物部門對連家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連家莊遺址所出陶器以灰陶、褐陶居多,尤以泥質灰陶所見最多;器物裝飾以繩紋、籃紋和附加堆紋為主,部分器物口沿為花邊;類型以各式罐、甕為主要器類,少量缽、盆、豆、尖底瓶等。 其中,甕、罐類器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多尖唇,折沿較寬,口部通常無裝飾;一類則是口沿唇部按壓花邊的形制特徵較突出。 連家莊遺址所見陶器面貌較複雜,其主體是與東村、小神等相同的帶花邊口沿的夾砂罐、甕類遺存,屬於晉東南廟底溝二期常見器類。此外,部分單位及器類特徵體現出與周邊文化的互動交流。 考古人員表示,連家莊遺址與東村遺址同屬晉東南地區偏北部,文化特徵較相似,兼具南北地區因素的同時,又有自身特色。連家莊遺址的此次發掘與收穫為進一步明晰同時期晉東南地區文化特徵,探討晉東南與晉西南、晉中等地區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新資料。(完)
拉薩8月14日電 題:破解西藏水稻種植「密碼」 高原人民初嘗大米豐收喜悅 記者 趙延 「8月是水稻孕穗的關鍵期,不知道加查的水稻長得怎麼樣了?」遠在河南學習的範春捆還是很關心當前水稻的長勢,他思慮再三,還是定了8月10日回拉薩的機票,連夜趕到西藏加查縣。 8月11日,範春捆在西藏山南加查縣冷達鄉共康村水稻田裡觀察水稻孕穗情況。 發 陳立超 攝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副研究員範春捆2006年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通過西藏區外人才引進來到拉薩工作。範春捆回憶,當時他被分到日喀則市白朗縣巴雪試驗站,跟著農業種植經驗豐富的禹代林老師一起蹲點搞科研。 「我們去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範春捆介紹,就是指導當地農民包衣種子,去除青稞地的雜草、噴灑除草劑等。天天往地裡跑,很快他的臉曬脫皮了,嘴巴乾裂出一道道口子,回到住處還要自己挑水做飯,「那時條件是真苦。」範春捆也找過老師抱怨,但是禹代林總是樂呵呵地鼓勵他:「小夥子,慢慢就好了。」 他和老師一幹就是8年,慢慢真的好起來了。如今的日喀則成了「西藏的糧倉」,農業種植已實現機械化、標準化,老百姓有更多的時間去務工,蓋了新房子、買了轎車。 2014年,範春捆回到了農業研究所,開始研究小麥育種。 「什麼?要在西藏試種旱稻?」2018年9月範春捆突然接到新任務。他想,西藏溫度這麼低,種植旱稻簡直是天方夜譚,最終他還是硬著頭皮答應試試。 範春捆先在西藏和平解放後開墾的第一塊耕地上種了來自全國各地的700多個稻穀品種,同時在溫室裡也種了對比實驗。「結果,大田裡所有的稻子都長不高,結穗很小、空殼,而溫室的稻子可以生長發育和結實。」究其原因,主要是極端低溫和積溫不足造成的。 次年,他聽從唐亞偉研究員的建議,旱稻改為水田,長勢依然不理想。明知沒有希望,一年來,他每天依然去試驗田觀察、記錄水稻植株的變化。 2020年9月4日,範春捆回想起那一天,仍歷歷在目。他跟愛人吃過晚飯去散步,溜達到試驗田。遠遠望去,有一株水稻微微低了頭。「當時激動得心都快飛出來了。」範春捆利索地脫鞋下田,來到這株水稻旁邊,手一捏穎殼,冒出了白漿。「成了!」他高興地對著愛人喊道。 之後的三年,通過南繁加代育種技術,他從那株雜合體水稻中系統選育出LS-68和LS-2兩個水稻新品系。根據海拔和氣候條件,他選取拉薩市區(海拔3650米)、山南市加查縣(海拔3217米)、林芝市巴宜區(海拔2990米)和察隅縣(海拔1500米)等地,進行不同生態適應性鑑定。「之所以,在這麼多地方設置試驗田,就是看看什麼地方更適合水稻的生長。」範春捆說。 資料圖為3月27日範春捆(右二正面)在林芝察隅縣沙瑪村指導村民水稻播種 發 範春捆供圖 「高原種水稻核心就是種子。」範春捆介紹,這兩個種子耐低溫、抗鹽鹼、高光效。通過田間試驗,2023年,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巴達村試驗點20畝水稻首次迎來豐收,總產量達到2萬斤。當地百姓初嘗大米豐收的喜悅,「第一次吃到自己種的大米,太驚喜了。」村民卓嘎說。經過範春捆的悉心指導,如今,當地村民已熟練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從育秧到收穫,村民們都可以自己完成。 8月11日,範春捆(右二)告訴冷達鄉共康村村民近期田間管理注意事項。發 陳立超 攝 此次,範春捆來到冷達鄉共康村水稻田邊,一片翠綠映入眼帘,他對水稻的長勢十分滿意:「在沙地上長成這樣,已經非常好了。」對比去年的收成,範春捆預測今年畝產量將約達1200斤。 範春捆表示,過去,西藏水稻主要在林芝市察隅縣、墨脫縣等低海拔地區種植,現今高海拔水稻試驗成功,填補了西藏高海拔地區水稻種植的空白,不但突破世界水稻種植極限,也為西藏糧食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核心科技支撐,更為全中國乃至全球水稻耐寒育種和栽培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西藏經濟與社會發展,居民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舊時的粗放單一,到現在飲食結構均衡多樣、營養全面。大米正逐步成為西藏多數人的主糧之一。(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6357
92
2025-11-14 19:50
37829
59
2025-11-14 19:50
69471
42
2025-11-14 19:50
13945
29
2025-11-14 19:50
19426
26
2025-11-14 19:50
89162
28
2025-11-14 19:50
23194
21
2025-11-14 19:50
81627
65
2025-11-14 19:50
18267
52
2025-11-14 19:50
96574
72
2025-11-14 19:50
26538
41
2025-11-14 19:50
42715
89
2025-11-14 19:50
28659
12
2025-11-14 19:50
17653
46
2025-11-14 19:50
43289
86
2025-11-14 19:50
42153
32
2025-11-14 19:50
79486
31
2025-11-14 19:50
19842
73
2025-11-14 19:50
85214
35
2025-11-14 19:50
26159
14
2025-11-14 19:50
13764
37
2025-11-14 19:50
69752
32
2025-11-14 19:50
63987
74
2025-11-14 19:50
85326
79
2025-11-14 19:50
19523
76
2025-11-14 19:50
68157
47
2025-11-14 19:50
76813
93
2025-11-14 19:50
79152
58
2025-11-14 19:50
45169
43
2025-11-14 19:50
81427
72
2025-11-14 19:50
12834
32
2025-11-14 19:50
34629
91
2025-11-14 19:50
95216
35
2025-11-14 19:50
51628
71
2025-11-14 19:50
89674
67
2025-11-14 19:50
96138
21
2025-11-14 19:50
29764
31
2025-11-14 19:50
57392
96
2025-11-14 19:50
37652
89
2025-11-14 19:50
64387
32
2025-11-14 19:50
29314
61
2025-11-14 19:50
28361
36
2025-11-14 19:50
43295
61
2025-11-14 19:50
49836
49
2025-11-14 19:50
91582
39
2025-11-14 19:50
83259
34
2025-11-14 19:50
28465
59
2025-11-14 19:50
92513
74
2025-11-14 19:50
49237
65
2025-11-14 19:50
89534
53
2025-11-14 19:50
57316
86
2025-11-14 19:50
| 魅影直播 | 午夜直播 |
| 蝴蝶直播 | |
| 红杏直播 | 蜜糖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咪咕直播 | 魅影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 蜜糖直播 | 仙凡直播 |
| 比心直播 | |
| 现场直播 | 五楼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直播软件下载 | 凤蝶直播 |
| 橘子直播 | |
| 打开b站看直播 | 婬色直播 |
| 西甲直播 | |
| 桃鹿直播 | 么么直播 |
| 橘子直播 | |
| 魅影直播视频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极速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直播软件下载 |
| 青柠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