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面向「十五五」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需以頂層設計、產教融合、激勵機制、區域協同為支柱,重構產業工人技能生態,形成技能供給精準適配區域產業基因、人才發展深度融入新質生產力躍遷的生態閉環。 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驅動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這一變革對產業工人技能提出新要求:從單一操作轉向複合創新,從經驗依賴轉向知識迭代,產業工人將轉型為融合技術應用與創新實踐的能動主體。 在此背景下,直面產業工人技能存在的結構性矛盾與技能升級滯後的現實挑戰,打造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技能形成體系,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當前產業工人技能結構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之間還存在著一些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技術迭代加速與傳統技能更新滯後的矛盾。隨著新技術的快速普及,工廠生產線的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對產業工人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許多工人的技能仍停留在傳統機械操作層面,缺乏對智能設備操作、數據採集分析等新興技術的理解與掌握。這種由「操作者」向「技術協同者」轉變的職業要求,使得原有技能的有效周期縮短,部分崗位出現技能斷層現象。其二,產教融合不足與技能供需錯位的矛盾。職業院校的部分課程更新滯後於技術迭代,中小企業先進設備匱乏,公共實訓基地覆蓋不足,難以支撐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前沿技能的實操訓練。高技能人才的技術理論轉化與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薄弱,需系統性改革以實現教育與產業的無縫對接。其三,技能成長需求與人才激勵錯位的矛盾。現行職業技能等級體系與企業用人機制、收入分配之間的聯動仍顯薄弱。同時,技能人才參與技術革新的成果評價機制仍有待完善。其四,區域產業梯度與技能人才配置失衡的矛盾。從整體上看,東部地區在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迅速,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吸引了大量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流入,進一步鞏固了其競爭優勢。而中西部地區的產業進程受到制約,本地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難以實現自主的技術迭代和升級。同時,不同區域之間在硬體設施和服務配套上的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能轉化效率。 面向「十五五」時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需求,需以頂層設計、產教融合、激勵機制、區域協同為支柱,重構產業工人技能生態。形成技能供給精準適配區域產業基因、人才發展深度融入新質生產力躍遷的生態閉環,築牢因地制宜發展的基石。 第一,聚焦強引領,不斷夯實政策制度基礎。建立技能規劃協同機制,將產業工人技能升級納入地方發展新質生產力方案的重要議程,構建「區域產業地圖—技能需求清單—培訓資源目錄」動態聯動體系,確保技能培訓與產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形成良性循環。健全技能投入法制保障機制,通過專項立法明確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用於一線技能培訓的最低比例,並推行學分銀行跨區域認證制度,確保資金有效投入到技能提升中,提高培訓成果的認可度和可轉移性。同時,實施重點產業精準扶持機制,設立技能轉型專項基金,對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定向補貼與稅收抵扣,支持關鍵領域的技能提升和技術轉化。此外,還需強化政策落地檢測評估機制,定期追蹤區域技能供給與產業需求匹配度,確保政策精準有效。 第二,聚焦強融合,深入推動產教雙向貫通。共建模塊化課程開發機制,推行「雙導師制」與「訂單班」模式,由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協同開發區域產業特色課程,確保教育內容緊密結合實際需求。同時,建立實訓資源共享機制,建設公共實訓基地集群,配置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先進設備,提升整體技能訓練水平和實用性。打通工匠學歷提升通道,在高校開設「勞模工匠班」,強化技術理論轉化與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為高技能人才提供深造機會。此外,實施課程內容與產業技術迭代同步更新制度,確保產業工人培養能夠精準對接區域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第三,聚焦強激勵,持續完善人才培育體系。打破身份壁壘,全面推行「新八級工」制度,實現技能等級與薪酬、股權激勵掛鈎。同時,探索「技能—技術—管理」三軌互通的職業晉升路徑,允許高技能人才競聘研發或管理崗位,破除職業流動的隱形門檻,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強化輿論引導,營造尊重技能的社會氛圍,全面提升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知和尊重。 第四,聚焦強協同,著力優化要素資源流通。建立技術資源跨區域流動機制,引導東部企業向中西部輸出智能製造轉型經驗,共建跨省產教共同體與飛地培訓中心,有效破解技能供給的區域壁壘,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同時,打造智能化的技能供給匹配平臺,利用AI分析區域產業地圖與人才缺口,動態生成個性化培訓課程並精準對接就業崗位,提升技能轉化效率。健全基層創新長效激勵機制,將工人在生產一線中的技術革新、工藝優化等「微創新」成果納入績效考核與榮譽評定體系,激發廣大產業工人參與技術改進的內生動力。通過稅收優惠、專項基金等槓桿,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向中西部流動,構建「技術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贏」的區域技能發展生態,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分別為浙江農林大學、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烈日當空,機聲隆隆,大型挖掘機持續作業,土方開挖、清運有序進行。8月11日,哈密市伊吾工業園區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內,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施工正忙。這個項目是全疆首個以工業園區特許經營模式實施的煤化工廢水零排放項目。項目建設運營方新疆水發潤鑫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剛介紹,該項目7月11日開工,總投資14.97億元,分兩期建設。按計劃,一期工程明年即可竣工,處理水量約1.2萬立方米/天。項目全部竣工投用後,園區所有工業廢水都能得到處理和回用,循環利用率10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煤炭煤化工產業是哈密市工業經濟的支柱之一,其規模正在向千億級邁進。實施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是哈密市推動煤炭煤化工產業實現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8月5日,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工業廢水處理回用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正在開挖土方。劉亞輝攝當前,新疆正在向建設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目標奮進。哈密依託富集的煤炭資源和得天獨厚的風能、光能條件,在新疆「三基地一通道」建設中甘當試驗田,勇當排頭兵,煤制油氣項目加速建設、煤電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煤炭清潔利用與新能源產業耦合發展的能源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綠電先行 煤化工綠色發展行走在哈密大地,「沙戈荒」林立的風電機組、一望無垠的光伏藍海,成為經濟發展的亮麗風景。哈密是全疆乃至全國風光新能源資源最好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哈密市積極推進「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截至2024年底,哈密市電力總裝機突破32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佔比72%,規模居全疆首位。煤化工屬於高用能產業,哈密市充足供應的「風光」綠電,為煤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綠色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伊吾工業園區白石湖煤炭高效綜合利用產業區,新疆慧能煤清潔高效利用有限公司1500萬噸/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核心裝置正加緊安裝。該項目是國家能源局批覆的示範項目,承擔著「煤炭分質分級清潔高效利用技術裝備產業示範」和「粉煤熱解高溫油塵分離裝置工業示範化」兩項重要任務。「項目2024年4月動工,計劃2026年上半年試車投產。」公司副總經理韓曉龍介紹,該項目採用新技術,通過智能溫控、高溫動態密封、油氣除塵等自主專利,將煤焦油產率提升10%,灰分含量降至0.03%以下,全部達產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4.6萬噸,減碳109萬噸。在伊吾工業園區淖毛湖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區,新疆新伊碳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煤炭熱解裝置將原煤轉化為提質煤和煤焦油,副產品焦爐煤氣變成發電、制氫、生產LNG和液氨的原料;以焦爐煤氣為燃料的電廠生產的電力、蒸汽又轉化為化工生產的動力;化工車間生產的氫氣、LNG和汽柴油又是礦卡、區間運輸車的驅動燃料……在這裡,資源高效轉化、循環利用,煤炭資源的有效成分被「吃幹榨淨」。今年,該公司投資建設的綠電耦合焦爐煤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將正式投產,同步配套建設的100兆瓦風電項目已經併網,實現了現代煤化工與新能源耦合發展。「這些項目投產後,標誌著企業實現了現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的目標。」該公司總經理胡志鋼說。科技創新 「烏金」加速變「綠金」數據顯示,哈密煤炭資源預測總資源量5708億噸,其中已探明富油煤資源量640億噸,平均含油率超過10%。加快哈密富油煤資源的開發,是推動新疆煤炭煤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的重點之一。2024年10月8日,位於哈密市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總投資1700億元的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開工。該項目依託哈密富油煤和風光資源優勢,按照「煤、油、氣、化、熱、電、新能源」一體化模式進行建設,採用我國自主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制油二代直接液化技術工藝包。煤制油氣產業是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的重點領域。「相比間接液化,直接液化技術難度更大,但出油率更高。」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說,「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新基地項目煤制油生產流程和工藝經過不斷創新和優化,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是我國目前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如今,哈密各個煤化工基地建設有序推進:伊吾工業園區淖毛湖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區匯聚廣匯能源、國泰新華等企業,碳捕集、煤炭清潔利用項目接連投產;巴裡坤三塘湖工業園區清潔能源轉化基地重點布局低階煤分質利用與風光氫儲互補項目。2025年,預計哈密煤化工產業產值將突破500億元。在全產業鏈的加持和一批重大項目的推進中,哈密市建成低碳化、綠色化的千億級煤化工產業集群目標指日可待。6月5日,鳥瞰中煤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分布式光伏電站。麥麥提·玉蘇普攝綠色打底 煤礦展現新顏值8月9日,哈密大南湖礦區中煤哈密能源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附近戈壁灘上,排列整齊的光伏板仿佛一片藍色海洋。「我們統籌煤礦地面各類資源,採用了建築屋頂與『光伏+戈壁荒漠治理』相結合的模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示範煤礦。」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建英說,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約958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標煤2969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50噸。該公司大南湖七號煤礦是新疆最大的井工煤礦,該煤礦將淨化處理後的礦井水、生活汙水用於礦區綠化、灑水降塵,並在緩衝池飼養魚苗、為候鳥提供歇息地、荒漠造林,探索出了一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發展道路。走進哈密市伊州區國家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神華國能集團公司大南湖二礦,礦區猶如一座大花園。「近年來,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綠化,投資3900餘萬元建設生產生活廢水處理站等。經處理達標的中水用於礦區綠化及降塵,實現了汙水零排放。」該礦負責人說。採煤無人化,輸煤不見煤。在大南湖二礦露天礦場,無人卡車與挖掘機等輔助車輛編組運行,煤炭開採、裝載、運輸等環節不再塵土飛揚。2024年7月的徐礦集團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5號煤礦綠化景觀(資料圖)。郭子毅攝「水害」變「水利」,戈壁變綠洲。在哈密市伊州區大南湖礦區,徐礦集團哈密能源有限公司大南湖5號煤礦實現井下高鹽礦井水綜合處理和利用。2022年以來,該公司在戈壁荒灘上建成了綠化地,2024年獲評自治區綠色礦山。今年該公司「高鹽漬區礦井水生態治理與資源化利用」項目入選新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庫,成為全疆首個高鹽礦井水大規模綠化造林示範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直播全婐app免费 | 巧克力直播 |
九球直播 |
六月直播 | 夜月视频直播 |
金莲直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蜜桃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美女直播 | 魅影9.1直播 |
六月直播 |
苹果直播 | 趣播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趣播 | 小猫咪视频 |
杏爱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 红杏直播 |
柠檬直播 |
魅影app免费下载安装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么么直播 | 贵妃直播 |
榴莲视频 |
六月直播 | 妖姬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