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名信宜竹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後」醫生陳秋敏已默默耕耘近十年。從臨床醫學畢業生到肩負精神疾病防控重任,她的醫路始於家庭影響,卻因責任而堅守。走山路、訪患者、錄數據……在日復一日中詮釋「醫病更療心」的意義,為居民搭建起社區裡的守護網絡。 醫路始於家庭影響 信宜竹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模不算小,日常裡承擔整個社區的基礎衛生服務工作,居民有小病都來這看。身為信宜本地人,從廣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陳秋敏就回到了家鄉成為一名全科醫生。她從醫的理由也很簡單:「家裡有人讀醫,自己也就讀了。」 談起初為全科醫生的經歷,陳秋敏仍然歷歷在目:「有一晚值班,下午查房時還好好的病人突然陷入昏迷。」初出茅廬的她顧不上詢問什麼,與護士一邊緊急進行靜脈通道補液和心肺復甦,一邊與家屬溝通。經過那次的歷練,她也有了更深的感悟:「遇事千萬不能慌。」 《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提出,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普遍配備專職或兼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隨著國家加大對精神障礙疾病的關注,2018年,陳秋敏在茂名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始了長達一年的轉崗培訓,而後成為一名專職精神衛生防治醫生。 「最初肯定有一些擔心,因為不熟悉這個群體。」陳秋敏說,初次接觸這方面知識有些許緊張,因為與有精神障礙疾病的患者溝通存在挑戰,還需要留心可能會有的暴力行為。但如今,這位「90後」醫生有了不一樣的感悟,「他們也不想這樣,所以他們更需要我們。」 對病患情況瞭然於胸 陳秋敏所在的竹山社區,在管的精神障礙疾病患者有561人,他們的情況陳秋敏都瞭然於胸。 「目前社區內管理在冊的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分裂情感性障礙、偏執性精神病在內的6大病種。」陳秋敏提到,561個病人需要親自接觸,面訪、錄入情況。社衛中心每年也會進行體檢,按季度免費發放藥品,為有需要者注射長效針劑,同時還要開展講座,增進大家對於疾病的了解和認識,每個人摸查一遍,也就差不多可以開始新一季度的工作了。 「有沒有按時吃藥啊?最近吃飯睡覺規律嗎?」這一天,陳秋敏和同事一起來到附近一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叔侄家中,陳秋敏用當地話和他們一邊聊家常,一邊量著血壓、問問近況,面對這位經常見面的醫生,患者的神情也放鬆下來,「他們打了長效針劑,目前控制得不錯。」 這對叔侄就住在社衛中心附近,步行只要十幾分鐘,但竹山社區面積大,不少地方還是山路,去一次不容易,花在路上的時間不少,加上溝通、協調、記錄的時間,更多時候是對技能與體力的雙重考驗。為了提高效率,陳秋敏和同事也會積極與當地村委會等組織溝通,讓細微的工作更好地深入每一戶有需要的家庭,「溝通、協調、勸說都是與精神障礙疾病防控工作一樣重要的環節。」 希望在預防中做更多 接受採訪時,陳秋敏的手機也在不斷地彈出消息,微信裡建立著大大小小的群聊,搭起隨時與患者、家屬溝通的橋梁。 一位小夥子令她印象深刻,「他20多歲,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在家挨罵後就會來找我傾訴。」從今天遇到了什麼事到心情如何,事無巨細,陳秋敏都給予巨大的耐心,呵護著這顆年輕的心。 一個患者的背後是一個家庭,因此,精防工作為一個家庭帶來的正面影響不言而喻,陳秋敏很希望未來能夠在前期的預防和識別中做更多:「早溝通早介入,很多情況都可以避免。」談及心願,她笑著說:「我希望未來可以在培訓中掌握更多經驗,讓居民不用有什麼事都去大醫院。」 羊城晚報記者 王沫依
臺北8月7日電 (記者 張曉曦 朱賀)「我本人已有二十六七次到臺灣來演出,這是我藝術生涯中非常寶貴的經歷。」7日在臺北出席一場記者會時,大陸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表示。 于魁智、李勝素領銜的大陸戲曲名家一行80人將於8月12日至17日在臺北連續六天登臺,帶來《四郎探母》《紅鬃烈馬》《鳳還巢》等經典劇目。于魁智7日率先抵臺,出席了邀請方臺灣傳大藝術事業有限公司舉行的記者會。 8月7日,大陸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抵達臺北並出席記者會。 記者 張曉曦 攝 于魁智回憶,1993年,他作為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隨京劇大師袁世海、杜近芳等來臺灣演出。從那時起的三十餘年間,他已近三十次為臺灣觀眾獻藝,不僅感到非常高興,也以堅持這樣的兩岸文化交流為榮。 于魁智表示,今年是中國戲曲學院建院75周年。75年來,學院為戲曲藝術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本人也是從這所學院畢業。此次演出不僅匯聚了戲曲名家,也有多位中國戲曲學院優秀年輕演員加盟,相信能為臺灣觀眾帶來豐富的藝術體驗。 「臺灣觀眾的欣賞水平是一流的。」于魁智說,對於此次演出,大陸演員高度重視,每天堅持排練,希望能有默契的合作與絲絲入扣的表演,讓演出更加精彩。 于魁智還表示,自己如今已經64歲,要把老藝術家傳下來的東西再傳給年輕人,給年輕人更多舞臺實踐的機會,也讓京劇藝術薪火相傳。 8月7日,大陸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抵達臺北出席記者會,並現場表演京劇選段。 記者 張曉曦 攝 記者注意到,8月12日的首場演出是頗受臺灣觀眾歡迎的《四郎探母》。于魁智表示,1993年首次來臺演出時,他就與名家合作這齣戲,當時有很多觀眾跟著掉眼淚,「這種有家國情懷、親情題材的劇目,在兩岸都受到歡迎」。 于魁智說,作為戲曲工作者,同時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他也希望能與觀眾產生更多的交流、互動。 臺灣傳大藝術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敦仁表示,每次大陸戲曲名家來臺演出,都稱得上是「菊壇盛事」。他表示:「一般認為喜歡看京劇的都是老人家,但目前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這對傳統藝術來講也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4275
48
2025-11-16 12:20
32591
63
2025-11-16 12:20
21784
19
2025-11-16 12:20
36851
73
2025-11-16 12:20
68453
92
2025-11-16 12:20
91574
81
2025-11-16 12:20
85263
51
2025-11-16 12:20
87649
17
2025-11-16 12:20
46173
83
2025-11-16 12:20
21465
46
2025-11-16 12:20
95236
17
2025-11-16 12:20
74259
89
2025-11-16 12:20
97162
89
2025-11-16 12:20
46352
48
2025-11-16 12:20
58639
76
2025-11-16 12:20
94386
72
2025-11-16 12:20
26475
63
2025-11-16 12:20
81453
16
2025-11-16 12:20
38691
47
2025-11-16 12:20
84126
38
2025-11-16 12:20
18239
18
2025-11-16 12:20
15647
54
2025-11-16 12:20
94825
61
2025-11-16 12:20
89274
45
2025-11-16 12:20
93876
67
2025-11-16 12:20
42165
19
2025-11-16 12:20
38654
28
2025-11-16 12:20
74126
98
2025-11-16 12:20
57681
41
2025-11-16 12:20
93246
86
2025-11-16 12:20
69138
79
2025-11-16 12:20
54216
67
2025-11-16 12:20
27531
16
2025-11-16 12:20
64291
54
2025-11-16 12:20
56231
93
2025-11-16 12:20
38579
56
2025-11-16 12:20
49138
13
2025-11-16 12:20
24619
31
2025-11-16 12:20
16785
45
2025-11-16 12:20
95783
93
2025-11-16 12:20
41598
85
2025-11-16 12:20
78634
46
2025-11-16 12:20
31465
24
2025-11-16 12:20
97531
85
2025-11-16 12:20
71985
58
2025-11-16 12:20
73915
86
2025-11-16 12:20
37928
17
2025-11-16 12:20
14326
26
2025-11-16 12:20
62814
79
2025-11-16 12:20
38196
24
2025-11-16 12:20
53948
42
2025-11-16 12:20
78123
57
2025-11-16 12:20
74315
86
2025-11-16 12:20
| 花儿直播 | 奇秀直播 |
| 飞速直播 | |
| 樱花直播nba | 婬色直播 |
| 贵妃直播 | |
| 桔子直播 | 凤蝶直播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
| 杏爱直播 | 小k直播姬 |
| 杏爱直播 | |
| 百丽直播 | 魅影5.3直播 |
| 抖音成人版 | |
| 小狐狸直播 | 鲍鱼直播 |
| 极速直播 | |
| 蜜桃视频 | 妲己直播 |
| 糖果直播 | |
| 青草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魅影视频 | |
| 桃鹿直播 | 婬色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69美女直播 |
| 美女直播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