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公立託育機構早就招滿了,家裡老人年紀也大了,實在沒辦法,我只能辭職在家帶娃。」全職媽媽胡女士無奈地說。 家住上海的張女士,則正為託育費用犯愁:「問了幾家民辦託育機構,費用太高,我們負擔不起,也不太放心。」 家長們的這些困擾並非個例。《國務院關於推進託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超過三成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有送託需求,但受行業發展階段、服務價格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全國實際入託率僅為7.86%。 如何進一步補短板、優服務,讓有需求的家庭既能「託得起」,也能「託得好」「放心託」,已成為繞不過的民生課題。 政策發力,多管齊下降低託育成本 當前,多數城市的託育服務仍以民辦機構為主。據統計,2023年全國民辦託育機構佔比達89.5%,但其居高不下的收費讓不少家庭望而卻步。記者通過平臺查詢發現,一線城市如北京,託育機構月均收費多在4000-8000元,個別機構可達12000元;省會城市如安徽合肥,收費為3000-6000元;即便是非省會地級市如湖南株洲,費用也達2000-4000元。這對許多家庭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 高收費背後,是民辦託育機構的運營困境:房租、人工等成本需自主承擔,普遍面臨前期投入大、投資回收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 化解「託不起」難題,離不開政策引導。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明確各地要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渠道資金,開展託育綜合服務中心和公辦託育服務網絡建設;積極推行公建民營模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普惠、多元、優質託育服務等。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目前全國超半數省份已將發展託育服務作為本地民生實事項目,1315個縣(市、區)出臺了託育機構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發放消費券等措施,旨在降低託育服務價格。 而生育支持政策的協同效應也正逐步顯現,在為託育機構減負的同時,也為家庭育兒降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直至其年滿3周歲每孩每年可得3600元補貼。此外,國家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2023年已將扣除標準從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 從育兒補貼的發放到生育津貼的標準提升,從託育服務的政策傾斜到稅收減免的實際落地,多層次的支持政策正織密家庭育兒的保障網絡。目前,多地已通過動態調整補貼額度、擴大政策覆蓋範圍等方式,讓經濟支持更貼合家庭實際需求。 專業賦能,人才培育提升託育質量 發展託育服務,要讓孩子「託得好」,人才是核心支撐。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託育服務全職從業人員約112.4萬人,其中保育人員約56.6萬人,佔比達50.4%。當前,從業人員的數量缺口與質量仍是制約託育服務行業發展的短板。 「我們的工作工資低、責任重,一天從早忙到晚,付出專業努力卻被簡單歸為『看孩子』。」保育員小邱的無奈,折射出託育從業人員普遍面臨的多重困境:薪資待遇偏低、職業發展路徑模糊、社會認同感不足。 針對託育服務行業「招人難」「育人難」的痛點,各地正積極施策,著力培養專業託育人才,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以上海為例,當地依託職業院校和開放大學,強化對育嬰員、保育師等從業人員的職前職後培訓,符合條件者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後,可按規定申請補貼;北京則鼓勵院校學生及從業人員考取託育服務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才納入職稱評審範圍,既幫助從業人員提升就業能力、拓寬發展渠道,也為行業規範化發展注入動力。 託育人才隊伍建設的強化,離不開多部門的協同發力。據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透露,教育部已在中職、高職專科、職業本科等三個職業教育階段增設嬰幼兒託育相關專業;人社部發布了保育師、育嬰員、嬰幼兒發展引導員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並積極落實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全國總工會、國家衛健委、全國婦聯組織開展全國託育職業技能競賽,推動託育服務隊伍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的提升。 從地方探索到國家層面的制度設計,一系列舉措正在為託育人才隊伍建設築牢根基。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職業發展通道的不斷暢通,託育行業有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逐步破解「人難招、才難留」的困局。未來,當專業化、規範化的託育人才成為行業主力,不僅能讓每個孩子獲得有質量的照護,更能為千萬家庭解除後顧之憂。 法治護航,立法+落實織密託育安全網 家長對託育服務的期望,不僅是「託得起」「託得好」,更要「託得放心」。這一訴求的背後,是對嬰幼兒健康成長的關切。而當前,託育機構的規範和監管仍待加強——全國託育機構備案率僅42%,部分機構因缺乏約束未按規定備案,潛藏衛生、安全等風險。 浙江溫州某託育機構因未備案擅自開展服務被處罰;江西撫州一家託育機構雖辦理了營業執照,但並未在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備案,也未取得合格衛生評估報告,被當地有關部門責令整改;廣東惠州某託育中心未向衛生健康部門備案擅自營業,被執法人員現場責令改正,同時被處以行政處罰……這些案例暴露出的漏洞,與家長對託育服務的信任期待形成鮮明對比。 為構建讓家長放心的託育服務體系,相關政策法規正加快完善。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將託育服務機構納入地方公共安全重點保障範圍,加強對託育服務機構監管,落實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規範要求。在立法層面,制定託育服務法已列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並確定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牽頭起草,通過多地調研、座談等形式,廣泛吸納民意,確保法律制定充分回應現實需求。 在法治框架逐步完善的同時,各地也在探索創新監管方式。浙江杭州全市範圍內的普惠性託育機構均啟用人臉識別智能設備,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山東濟南打造「泉心託」託育惠民工程,規定所有「泉心託」家庭託育點在開辦前必須嚴格履行備案流程,用對公資金監管帳戶收款,監控錄像必須存儲90天可查,推進家庭託育點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從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到地方實踐的多元創新,我國託育服務工作已初見成效。面向未來,託育服務的優化仍需凝聚多方合力。《關於加快推進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明確目標:2025年,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託位66萬個;2030年,普惠託育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託位數量明顯增加,託育服務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家庭託育成本有效降低,基本滿足群眾普惠託育服務需求。隨著這些目標的實現,將有望讓更多家庭告別託育之憂。(薄晨棣、實習生 姜佳曄)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電力市場計量結算基本規則》,標誌著以《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為基礎,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規則為主幹,信息披露、準入註冊、計量結算規則為支撐,涵蓋電力市場各品種各環節的「1+6」基礎規則體系初步構建完成。這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裡程碑事件。 建立統一的電力市場基礎規則制度,既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實踐。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實施以來,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經歷了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東北調峰輔助服務市場試點、電力現貨市場試點等「先試點、再總結、後推廣」的過程,電力中長期、輔助服務、現貨等各種市場、各類品種逐漸走向全國。但也存在市場規則體系不完整不統一、不當幹預行為時有發生、市場交易品種功能重複、省間省內市場銜接不暢、市場經營主體切身利益難以有效保障等問題,制約著電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要求我們在整合各地實踐經驗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基礎規則制度,破除市場分割和省間壁壘,為電力商品自由流動統一「度量衡」,充分發揮市場配置電力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我國先後於2016年、2020年制定修訂《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奠定了電力中長期市場健康發展、規範運行的良好基礎。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推動電力現貨市場穩妥有序實現全覆蓋。2024年,我國修訂印發《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形成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N」基礎規則體系中的「1」,也為制修訂的一系列電力市場基本規則提供上位法依據。同時,編制出臺《電力市場信息披露基本規則》《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綠色電力交易專章》《電力市場註冊基本規則》3項配套規則,逐步健全完善「N」項配套基本規則。 今年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實施10周年的關鍵節點,也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計劃初步建成之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於4月份出臺《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規範輔助服務交易品種設立流程,健全輔助服務費用傳導機制。近期又印發了《電力市場計量結算基本規則》,規範電力市場計量結算行為,統一電費收付要求,切實維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這也填補了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6」基礎規則體系的最後一塊空白。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6」基礎規則體系絕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度耦合、協同運行的系統性規則,從根本上解決過去市場規則碎片化、差異化問題,為電力市場規範有序運行掃清了制度障礙。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表示,這6個規則文件,覆蓋了電力市場最核心的3個交易品種——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以及市場運行的3個關鍵環節——註冊、信息披露、計量結算。它們和前面的「1」緊密配合,環環相扣,確保統一電力市場這個大機器能夠協同、順暢、高效地運轉起來。 具體來看,《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確定了市場裡誰可以參與、各自有什麼責任權利、電怎麼買賣、價格怎麼形成、怎麼防範風險。中長期交易、現貨交易、輔助服務交易,是市場運行的「核心引擎」,有助於維護市場的基本穩定,反映實時供需關係,保障電網安全運行。註冊管理、信息披露、計量結算,相當於電力市場的「身份證」「帳本」和「計算器」,是保障市場公平、透明、高效的「後勤系統」。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和電力市場建設持續深化,中長期交易連續運營,現貨市場建設全面推進,綠電交易規模快速增長,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新型主體加速入市,國家能源局還將不斷健全完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N」基礎規則體系,進一步打破市場分割和省間壁壘,實現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綠電綠證等各品類市場的高效協同和有機銜接,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規範有序運行提供堅強的制度支撐。(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3954
58
2025-11-22 17:35
26193
67
2025-11-22 17:35
39214
94
2025-11-22 17:35
97425
37
2025-11-22 17:35
74856
74
2025-11-22 17:35
61382
62
2025-11-22 17:35
34562
82
2025-11-22 17:35
63219
68
2025-11-22 17:35
62185
35
2025-11-22 17:35
18563
81
2025-11-22 17:35
69718
51
2025-11-22 17:35
84593
45
2025-11-22 17:35
73458
63
2025-11-22 17:35
79126
53
2025-11-22 17:35
53217
75
2025-11-22 17:35
56824
65
2025-11-22 17:35
79851
68
2025-11-22 17:35
91283
71
2025-11-22 17:35
35421
73
2025-11-22 17:35
38954
39
2025-11-22 17:35
91856
93
2025-11-22 17:35
79615
62
2025-11-22 17:35
53284
38
2025-11-22 17:35
41562
76
2025-11-22 17:35
26853
48
2025-11-22 17:35
59827
86
2025-11-22 17:35
36187
53
2025-11-22 17:35
92857
56
2025-11-22 17:35
96537
83
2025-11-22 17:35
92567
39
2025-11-22 17:35
16359
97
2025-11-22 17:35
39586
86
2025-11-22 17:35
17462
93
2025-11-22 17:35
98751
62
2025-11-22 17:35
35867
64
2025-11-22 17:35
61429
17
2025-11-22 17:35
76543
51
2025-11-22 17:35
59438
52
2025-11-22 17:35
14735
86
2025-11-22 17:35
46852
65
2025-11-22 17:35
74823
48
2025-11-22 17:35
52968
16
2025-11-22 17:35
53967
68
2025-11-22 17:35
27683
53
2025-11-22 17:35
72395
74
2025-11-22 17:35
63241
38
2025-11-22 17:35
31972
13
2025-11-22 17:35
56793
79
2025-11-22 17:35
72486
81
2025-11-22 17:35
51478
93
2025-11-22 17:35
31567
65
2025-11-22 17:35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黑白直播 |
| 现场直播 | |
| 月夜直播 | 奇秀直播 |
| 深夜大秀直播app | |
| 杏爱直播 | 魅影视频 |
| 蜜桃app | |
| 魅影5.3直播 | 花儿直播 |
| 花椒直播 | |
| 黑白直播体育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 妲己直播 | |
| 小k直播姬 | 魅影直播 |
| 夜魅直播 | |
| tvn直播 | 桃花直播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六月直播 |
| 凤蝶直播 | |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现场直播 |
| 魅影9.1直播 | |
| 心跳直播 | 黄瓜直播 |
| 黄瓜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