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8月11日電 (任麗娜)11日,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信息,該廳出臺《關於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山西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計劃按照規劃先行、嚴守紅線、全域整治、產業導入、資金統籌、共同參與、綜合效益的原則,從2025年至2029年用5年時間,按需有序開展一輪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力全省和美鄉村建設。 此次整治由省級統籌項目立項,整治的實施區域將以縣域為統籌單元,由縣級人民政府依據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土地整治目標、任務和空間安排等,選擇確有實施需求並具備實施條件的鄉鎮,合理劃分實施單元,原則上以一個鄉鎮為實施單元,條件成熟的地區結合實際可跨鄉鎮開展綜合整治工作。主要任務是促進城鄉要素交換流動,優化農村國土空間布局,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歷史文化傳承,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另外,每年將從中評選不超過10個示範項目進行省級資金支持。 整治將在保持空間布局總體穩定的情況下,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整治區域內建設用地面積不增加,城鎮開發邊界基本穩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目標不降低的前提下,結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對土地開發利用方式進行局部微調、統籌優化,但不得打破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總體格局。重點對布局零星、破碎、散亂和配套設施不完善、不便耕種的地塊進行調整。調整永久基本農田應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優化」的原則進行補劃,補劃的永久基本農田應當是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優質耕地。 為保護修復自然生態本底,整治將積極推動實施全省「七河」「五湖」和農村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協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森林植被恢復、生態清潔小流域等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對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圍合範圍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可依據相關規定有序調整。 此次整治鼓勵採取改善供應條件、完善基礎設施等方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對於具有文化內涵、歷史底蘊深厚和紅色資源豐富的村鎮,要將歷史文化和文物納入保護修復範圍,穩妥有序探索整溝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土地整治+」平臺作用,鼓勵結合農村優勢資源稟賦,強化農村特色產業導入,鼓勵發展鄉村特色產品,加強非遺保護,促進產業振興;鼓勵農村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鼓勵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設施興建。 《實施意見》還明確,整治中,嚴禁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變相佔用調整永久基本農田,隨意調整佔用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嚴禁破壞生態環境挖山填湖造景。嚴禁違法佔用林地、溼地、草地,禁止砍伐、非法移植古樹名木,不得以整治名義擅自毀林開墾。嚴禁破壞鄉村風貌和歷史文化文脈,變相搞房地產開發和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變相開採礦產資源,嚴禁使用固體廢棄物、重金屬汙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回填充填復墾。不得違背農民意願搞合村並居、大拆大建,強制或變相強制農民退出宅基地,強迫農民「上樓」。(完)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流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實施一系列重要舉措,長江、黃河的生態保護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母親河重現生機、活力。 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長江流域湖北鄂州梁子湖畔,夜幕降臨,上百萬隻螢火蟲,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人。 付新華帶領的團隊已經連續20年監測螢火蟲的遷徙與生存狀況。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 付新華:近五年來珍稀的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每年以15%到20%的速度在擴大。因為這些水棲螢火蟲只能生活在Ⅰ類水裡面,所以這也能直接地反映出來我們的水環境在變好。 研究團隊的高感光監測儀和AI追蹤識別技術,記錄下了長江中下遊十多個水棲螢火蟲種群的「足跡」:自2016年起,對水環境最為敏感的一類水棲螢火蟲,種群規模持續擴大,十年間,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 而在萬米高空中,遙感衛星也感知著螢火蟲周邊長江水質十年間的變化。 這是2015年4月拍攝於湖北鹹寧段長江幹支流的遙感衛星影像,黃色越深表示主要汙染物總磷的濃度越高; 而這是今年4月同一江段的影像,顏色已由黃轉青,表明總磷濃度大幅下降。 十年間,長江流域近萬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汙染源減少的同時,監管排汙口的「天網」越織越密。 截至2024年底,長江經濟帶累計排查了14萬公裡河湖岸線,查出入河排汙口18萬餘個,整治完成率約90%。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幹流連續5年全線水質保持Ⅱ類。 黃河2024年輸沙量較此前多年均值減少超八成 從水系密布的長江流域往北,與長江同源共生的黃河,十年間也經歷著生態的蛻變。 今年夏天,黃河中遊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聯合進行了第30次調水調沙作業。 在小浪底水庫上遊的潼關水文站,在線光電測沙儀用光線穿透黃河水,感知著其中泥沙含量的變化。我們發現:這裡流過的每立方米黃河水中,泥沙含量從多年平均值27.5公斤(1952年—2020年)減少到2024年的5.76公斤。 而黃河泥沙逐年減少的關鍵,就在黃土高原。 從高空俯瞰黃土高原溝壑,我們看到了為攔截洪水、泥沙而建的淤地壩。如今,黃河流域已有5.83萬座淤地壩,累計攔沙74億噸。2024年,黃河輸沙量較此前多年均值減少超八成。 當長江入海口的衛星影像褪去昔日的渾濁;當黃河三角洲蛻變成群鳥翔集的生態樂園——母親河的煥新重生,不僅讓流域居民共享生態福祉,更鑄就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色脊梁」!(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6594
39
2025-11-28 11:49
94681
38
2025-11-28 11:49
19634
83
2025-11-28 11:49
73816
61
2025-11-28 11:49
64583
65
2025-11-28 11:49
21368
16
2025-11-28 11:49
15728
57
2025-11-28 11:49
24689
45
2025-11-28 11:49
47863
62
2025-11-28 11:49
23614
75
2025-11-28 11:49
98321
56
2025-11-28 11:49
81275
54
2025-11-28 11:49
98376
12
2025-11-28 11:49
51843
19
2025-11-28 11:49
16278
68
2025-11-28 11:49
75342
52
2025-11-28 11:49
56391
94
2025-11-28 11:49
17463
75
2025-11-28 11:49
39468
84
2025-11-28 11:49
24159
64
2025-11-28 11:49
46582
69
2025-11-28 11:49
81974
13
2025-11-28 11:49
83962
13
2025-11-28 11:49
47856
63
2025-11-28 11:49
31925
19
2025-11-28 11:49
42698
46
2025-11-28 11:49
37849
47
2025-11-28 11:49
98261
68
2025-11-28 11:49
17895
28
2025-11-28 11:49
29481
29
2025-11-28 11:49
51796
75
2025-11-28 11:49
14576
89
2025-11-28 11:49
41896
45
2025-11-28 11:49
76298
15
2025-11-28 11:49
87413
56
2025-11-28 11:49
96734
54
2025-11-28 11:49
27891
35
2025-11-28 11:49
67834
52
2025-11-28 11:49
48296
76
2025-11-28 11:49
58761
73
2025-11-28 11:49
35489
61
2025-11-28 11:49
95123
17
2025-11-28 11:49
87329
97
2025-11-28 11:49
96574
97
2025-11-28 11:49
62745
57
2025-11-28 11:49
68713
23
2025-11-28 11:49
21798
25
2025-11-28 11:49
16794
21
2025-11-28 11:49
75813
58
2025-11-28 11:49
68193
83
2025-11-28 11:49
56379
59
2025-11-28 11:49
89214
94
2025-11-28 11:49
21748
38
2025-11-28 11:49
| 绿茵直播 | 魅影视频 |
| 妖姬直播 | |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伊人app |
| 嗨球直播 | |
| 深夜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嫦娥直播 | |
| 九球直播 | 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 |
| 花椒直播 | |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嗨球直播 |
| 么么直播 | |
| 极速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 仙凡直播 | |
| 直播软件下载 | 抓饭直播 |
| 红桃直播 | |
| 伊对免费下载 | 荔枝直播 |
| 抓饭直播 | |
| 榴莲视频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 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妲己直播 | 秀色直播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