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寶雞市岐山周公廟的「鳳鳴岐山」銅雕。 八百裡秦川西端的寶雞 古稱陳倉 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 是青銅器之鄉 「中華第一古物」石鼓 宛如歷史的眼眸 注視著千載風雲的興衰榮辱 圖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奔騰不息的渭河 裹挾著時光的泥沙穿城而過 入川的千年古道 夾雜旅客的步伐蜿蜒而出 寶雞 這座古老而堅韌的城市 以其獨特的氣質 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人民 鳥瞰寶雞。 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山河破碎、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 無數民族工業遭到摧毀 為保留工業火種 一批愛國民族工業企業衝破重重艱難險阻 從武漢等地陸續內遷到寶雞 在荒灘上建廠復工、支援前線 彼時這座西北小城以其不屈不撓的工業脊梁 扛起了供應抗戰軍需的重任 為民族的存續源源不斷輸送著力量 書寫了一部轟轟烈烈的「實業救國」壯麗史詩 圖為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張遠 攝 在寶雞市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區 有4處歷史遺蹟 分別為抗戰時期全國最大的「窯洞工廠」 申福新辦公樓、樂農別墅、薄殼車間 這裡既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抗戰工業遺產 也是抗戰時期西北最大的工業園區 窯洞內的工業火種 藏著中國人的熱血抗戰史 圖為鳥瞰工廠(局部)。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1938年 日軍的侵略步伐步步緊逼 申新紗廠等15戶企業內遷至此 建成了擁有200多戶企業的「秦寶十里舖工業區」 佔到當時全國工業企業的20.56% 日軍戰機對此地集中轟炸了26次 為保障生產的持續進行 當時的申新紡紗廠總經理李國偉 提出將生產線遷入窯洞的設想 圖為李國偉(前左三)和夫人榮慕芸(二排右五)與廠高管人員在辦公樓前合影。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面對土質不穩、物資短缺 工人們就地取材用耀縣石灰砂漿和糯米水替代水泥 一寸一寸地開鑿 一尺一尺地推進 建成總長約1.75公裡地下窯洞車間 將1.2萬枚紗錠和70%的設備安裝其內進行生產 如同一座地下的工業堡壘 見證了中國人自強不息、勇敢智慧的抗戰歷史 圖為「窯洞工廠」外。張遠 攝 「窯洞工廠」共有24孔 步入洞內 巷道縱橫交錯、連線成網 一件件工業內遷的珍貴文物陳設其中 有齒輪模型、紡紗機等 窯洞隧道內還修建了通風口、儲水井、避讓洞 圖為仍可運轉的「粗紗頭開松機」。張遠 攝 在6號窯洞 工作人員按下電鈕 1921年的「粗紗頭開松機」徐徐轉動 像是訴說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 李國偉曾說:「環視西北半壁,紗廠寥寥無幾家。 無論前方將士,無論後方民眾,均有賴吾等接濟。 值此艱難時刻,多增加一分生產就是多增加一分國力, 我們應從速完成建廠任務,努力增加生產。」 抗戰時期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的盧廣綿也曾怒吼: 「日本人炸一次,我們就恢復一次, 日本人炸10次,我們就恢復10次!」 圖為1944年的窯洞並條車間。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自從窯洞車間建好 紡紗設備沒有再被日軍摧毀 周圍居民也能及時進入窯洞躲避轟炸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主任王敏告訴記者 當時「窯洞工廠」 共生產了43.2萬匹棉布、6.4萬噸棉紗,支援前線 工合也在寶雞組織生產了 180萬條軍毯、30萬件軍大衣 支援前線 福新麵粉廠53%的麵粉,也是支援到前線 圖為當時的窯洞生產車間。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管委會 供圖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之所以被稱作中國工業的火種, 是因為這些內遷企業到達寶雞後, 帶來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 還有先進的工業生產設備。」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 「西北工業產值不如一條福特汽車生產線」 申新等企業的到來 如同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在寶雞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圖為窯洞內。張遠 攝 1951年公私合營 申新紗廠走出了200多名廠長經理去西北各廠任職 2000多名技術工人參與西北各廠的技術指導與生產 為新中國的西北工業建設添磚加瓦 圖為隴海線上的貨運列車從工業遺址園區旁駛過。張遠 攝 站在今天的長樂塬南望 百米之遙的隴海線上列車往來不息 幾分鐘就有一列火車隆隆駛過 生機勃勃 窯洞內「苦幹實幹快幹」「一起幹」等標語 已融入了寶雞城市精神 曾經的星星之火 化作現代裝備製造領域的璀璨星河 圖為寶雞夜景。張遠 攝 如今,寶雞已成為西北工業重鎮 汽車製造產業蓬勃發展 一輛輛嶄新的汽車從寶雞駛出 駛向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 成為寶雞製造的閃亮名片 鈦材料產業更是熠熠生輝 憑藉其卓越的品質和領先的技術, 在全球市場上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 圖為寶鈦集團高品質鈦及鈦合金管材、型材生產線。寶鈦集團 供圖 從戰火紛飛中艱難誕生的工業火種 到新時代製造之光 從窯洞深處傳出的機器轟鳴 到智能工廠裡精密的機械運轉 八十餘載悠悠歲月 書寫著寶雞從抗戰後方 到智造高地的壯麗蛻變 圖為寶鈦集團展覽館內,用鈦製作的水壺、水杯。黨田野 攝 八十年前,窯洞裡的紗錠在黑暗中倔強轉動 照亮了民族存亡的漫漫長夜 八十年後,寶雞的工具機精密運轉 加工出一件件高精度的零件 鈦合金閃耀著科技的光芒 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醫療等多個領域 視覺超算中心跳動著智慧的脈搏 引領著科技創新的潮流 這座被隴海鐵路喚醒的城市 如同一個不知疲倦的行者 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 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壯大 圖為焊裝車間俯視圖。寶雞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供圖 如今,寶雞的工業發展成果舉世矚目 在汽車製造領域 形成了以吉利、陝汽等為龍頭的產業集群 涵蓋整車製造、零部件生產等多個環節 2024年寶雞汽車產業實現產值600億元 圖為寶鈦集團展覽館內,用鈦製作的直升飛機引起參觀者的關注。黨田野 攝 在鈦材料產業 寶雞被譽為「中國鈦谷」 聚集各類鈦企600餘戶 鈦產業規模居全球首位 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航海、新能源等領域 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寶雞還在積極布局新興產業 成為全國中高端數控工具機重要生產基地 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眾多工業企業積極實施綠色低碳轉型 湧現出22個國家級綠色工廠 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 圖為寶雞市太白縣內秦嶺深處的黃柏塬原生態風景。黃柏塬原生態風景區供圖 秦嶺北麓的生態答卷寫滿綠意 千年古剎法門寺吸引著無數遊客紛至沓來 太白山高聳入雲引人攀登 西府社火、鳳翔木版年畫、鳳翔泥塑等民俗文化 似顆顆璀璨的星星 點綴寶雞文化的天空 各縣區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格局 千陽矮砧蘋果暢銷全國各地 眉縣獼猴桃走向全球市場 催生生態旅遊、休閒農業等新業態 促進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 圖為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內。張遠 攝 蜿蜒的陳倉古道 迴響著商旅匆匆、戰馬嘶鳴 在時光裡漸行漸遠卻又從未被遺忘 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 是一段波瀾壯闊歷史的忠實見證者 更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勇於創新精神的生動象徵 一顆永不熄滅的工業火種 跨越時空的界限 照亮前路 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徵程中繼續奮勇前行 創造更輝煌燦爛的未來! 作者:張遠 李一璠 來源:微信公眾號
飛機南翔,越過山海。在陳祥榕烈士犧牲5周年之際,記者一路追尋,來到英雄的故鄉——閩東革命老區。 這裡森林覆蓋率高,滿眼山綠水清、鬱鬱蔥蔥。而數千公裡之外的喀喇崑崙,在這個時候才剛告別風雪,厚實的凍土層上,氧氣稀薄、難見蒼翠。 東南,西北,祖國最遙遠的距離,四季不同天,山川不同色。如果不是那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戰士,人們或許很難將兩地聯繫在一起。 陳祥榕犧牲後,母親姚久穗沿著兒子參軍入伍的路線,第一次踏上那片遙遠而陌生的土地。當部隊問她有什麼要求時,英雄的母親卻問出了那個既讓人感佩又令人動容的問題:「我沒有要求,我只想知道我兒子在戰鬥的時候勇不勇敢?」 今天,「陳母問勇」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一些地方以「問勇」命名新建道路,有人建議把「陳母問勇」收錄進成語詞典,還有人把這段事跡寫成動人歌謠:「陳母問道,吾兒勇否?答曰:其勇冠三軍耀九州……」 記者一路追尋,一路感動,一路思考:為什麼一個18歲的年輕戰士,甘願在邊疆灑下熱血?為什麼一位平凡的母親,甘願把骨肉交給祖國? 烈士家人交還「一張白紙」—— 白紙無字,卻寫滿「清澈的愛」 閩東屏南,一座群山環抱的小縣城。記者隨縣人武部的慰問人員,來到陳祥榕一家的舊居。 坐在寬大沙發上的陳媽媽,顯得那樣瘦小。慰問人員還沒開口,她的眼眶已紅。 這座舊宅滿是回憶,從初中開始,祥榕和媽媽一直生活於此。祥榕離開後,陳媽媽睹物思人,常常以淚洗面,身體日漸消瘦,家人再三勸說,她才忍痛搬走。但每隔一段時間,陳媽媽都會回來看看。 福建省軍區幹部宋洋記得,那年,他陪烈士家人去邊疆接回骨灰,陳媽媽一路上粒米未進,幾度傷心暈倒。那些天,陳媽媽觸摸了兒子用生命守護的風雪高原,見到了與兒子一起守衛邊疆的年輕官兵,也送別了和兒子一起為國捐軀的3位烈士…… 離開前,部隊領導前來看望,一直沉默少言的陳媽媽突然敞開心扉,回憶起祥榕成長的點點滴滴,講述了兒子由來已久的參軍夢:「榕兒喜歡當兵,在家時就說,當兵就要打仗。榕兒是為保衛國家犧牲的,最優秀、最光榮!」 「也許,就是那些回憶,讓媽媽更加理解了兒子『清澈的愛』,懂得了他『只為中國』的崇高選擇。」宋洋說,對一位母親來說,沒有什麼可以彌補喪子之痛。最大的安慰,或許就是知道兒子是為祖國而犧牲。 後來,部隊給陳祥榕一家送上筆和紙,請他們再次考慮,把需要部隊做的事寫下來,「什麼要求都可以提」。 一夜過去,陳祥榕的姐姐陳巧釵代表全家把紙交還。打開,是一張乾乾淨淨、隻字未寫的白紙。 白紙無字,卻寫滿「清澈的愛」。在邊防,陳祥榕生前曾兩次提筆給媽媽寫信,每次只寫下「親愛的媽媽」就再也寫不下去,空白的紙上,同樣滿含少年不知如何表達的愛意。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記者想到了另一件飽含深情的信物——一方繡著「可愛祖國」的手帕。 1951年,黃繼光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參軍入伍,離家時把繡有「可愛祖國」的手帕留給母親鄧芳芝。這方手帕,成了母子訣別的見證。得知兒子犧牲的消息,鄧芳芝無數次拿出手帕端詳。之後,堅強的母親為小兒子黃繼恕收拾行囊,又把他送到部隊。 在閩東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尋根,「只為中國」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動著我們—— 北大學子鄭長璋捨棄錦衣玉食的生活,秘密加入共產黨,犧牲時女兒只有幾個月大。由於身份保密,在他犧牲50多年後,他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烈士身份才被確認。 家境富裕的蔡威隱姓埋名,成為紅軍情報戰線的「聽風者」,從此與家人斷絕聯繫。他給妻子留下家書:「吾有必行之事,恐難盡孝,亦有愧於你。」在他犧牲40多年後,家人才得知他的消息。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多少年來,千千萬萬個「小家」,為了祖國這個「大家」,選擇踏上同樣艱辛的道路。 一份份「清澈的愛」,被敬重,也被傳遞。 聽說英雄的母校、祥榕中學地勢較高,學生飲水有困難,一位臺灣商人捐贈了兩卡車礦泉水。採訪時,校長動情地說:「愛國是最大公約數。這份『清澈的愛』,溫暖著每個中國人,也凝聚著每個中國人。」 在屏南縣人武部工作20多年的黃儒禎記得,那一年,《解放軍報》報導了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事跡後,屏南縣報名應徵人數遠超往年。至今「參軍熱」還在持續,一名陳祥榕的初中同學帶著兩人合影報名應徵,一名和陳祥榕一起入伍的戰友,退伍後又「二次入伍」奔赴高原…… 越危險,越向前;愈艱苦,愈堅定。把這一份份「清澈的愛」匯聚起來,我們的隊伍就能無往不勝。 一塊紀念碑,見證萬千英雄兒女—— 祥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支長長的隊伍 陳祥榕舊居的臥室,仍保留著原來的陳設,書櫃裡放著一套《福建英烈傳略》。 這些年,不斷有人聯繫人武部,希望給英雄的家人捐助錢物,陳媽媽都拒絕了。她唯一收下的,就是這套書。 記者細細翻看,書裡記載著另一位「陳祥榕」的英雄事跡:1934年,曾任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獨立團政委的陳祥榕因叛徒出賣被捕。敵人對他威逼利誘,陳祥榕拍案而起:「要殺便殺,何必多言。」烈士犧牲時,年僅24歲。 「祥榕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支長長的隊伍。」姐姐陳巧釵回憶,有一次部隊安排媽媽療養,在療養院,她和媽媽結識了不少烈屬。烈屬們的平靜堅強,讓她和媽媽很受觸動。「那麼多人可以為國犧牲,祥榕不孤單!」 驅車從屏南縣城向東北10公裡,我們來到古村棠口。兩條清溪在這裡交匯成碧綠的棠溪,古村就枕於溪口之上。 1938年,這裡的鄉親扶老攜幼,送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81年後,陳祥榕在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前鄭重宣誓,奔赴祖國邊陲。 堂姐陳巧萍回憶:「祥榕念五年級的時候,我帶他來玩,他就纏著我問新四軍的故事,我給他念了背面的碑文。聽完,他像個小大人一樣,攥緊拳頭說:『我也要做英雄!』」 「這是一支經歷了南方三年遊擊戰爭的隊伍。」為我們講解的屏南縣委黨校吳靖老師說,很多官兵的戰友親人倒在敵人屠刀下。可就是這樣一支背負血海深仇的隊伍,為了抗日救國,堅決聽黨指揮,放下仇恨接受整編。 棠口村保留著一片建於100多年前的西洋建築群。建築的資金,來自於屈辱的庚子賠款。當年,新四軍六團借住這裡,邊整編邊整訓。正是思想上的整訓,讓官兵懂得了為什麼而戰、為什麼整編。 通過整訓,隊伍清除了害群之馬。指著紀念碑上六團的人員名單,吳靖說:「你看,三營營長的名字空著。」那是當地群眾嗤之以鼻的一個名字—— 當時,三營營長穿上國民黨軍服後得意忘形,在老街聚眾喝酒、耀武揚威。團長葉飛嚴厲批評了這名營長的做派,可他非但不思悔改,還連夜叛逃,最終受到應有懲處。 「就像村口的清溪,有雜質,就要及時清理。」村裡老人介紹,棠口整訓20多天,新四軍贏得了群眾支持。為了給常年打遊擊的將士們補鈣壯骨,村民買空了周邊幾個縣城的黃豆,為新四軍製作豆腐。 清清白白的豆腐,滋補著戰士的身體,也滋養著這支隊伍的靈魂。「陳母問勇」,是母親對兒子的期待,何嘗不是人民對這支軍隊的期盼? 第83集團軍某旅官兵曾到這裡尋根,官兵提供的一組數字讓吳靖印象深刻:從閩東走來,這支隊伍歷經1700多場戰鬥,犧牲26000多名英雄兒女。旅裡的英烈牆上,有名可查的烈士只有6000多名。最新鐫刻上的,是執行維和任務犧牲的戰士李磊和楊樹朋。 追尋這支隊伍的足跡,記者看到又一次薪火相傳——2022年,衛國戍邊英雄肖思遠的弟弟肖榮基參軍入伍來到該旅,因為表現優異,他不僅晉升軍士,還榮立三等功。 「清澈的愛」生生不息。肖榮基的床頭,貼著一句自勉的話——我要接過哥哥手中的鋼槍繼續前進! 全縣人民默契守住一個秘密—— 人民對子弟兵的愛,也是那樣清澈 在屏南縣,儘管英雄事跡家喻戶曉,但除了人武部、烈士陵園等幾處有陳祥榕的照片,其他地方卻很難看到。這讓記者有些意外。 「祥榕生前和奶奶最親,奶奶年紀大了,大家不想讓老人知道祥榕已經犧牲了。」陳祥榕的堂姐陳巧貞含淚為記者解開了疑惑—— 奶奶平時不看新聞也不用手機,家人不擔心她從媒體知道祥榕的事,就怕周圍人不小心說漏嘴。為了瞞住老人,鄰裡街坊有了默契,從不和奶奶提「去當兵的孫子」,縣裡也儘量不在顯眼地方放置英雄照片。 在福安市月屏山的閩東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向記者講述了另一個關於守護的故事—— 1933年,還是地下黨員的葉飛等人在南溪村被反動的大刀會抓捕。大刀會沒有發現葉飛的身份,同意村民連坐擔保,付500塊大洋便放人。危難關頭,村民有的賣地、有的賣糧、有的賣牲畜籌錢,村裡9戶人家冒死在具保文書上摁下手印,成功救出葉飛等人。 幾天後,敵人得知葉飛的真正身份,瘋狂報復具保的村民。村民施膿祿被捕後守口如瓶,敵人惱羞成怒,將她殘忍殺害。 為什麼老百姓甘願奮不顧身?「因為大夥認定,共產黨可以救中國。」說著,講解員唱起一首動聽的畲族民歌:「日頭出來照廊前,照得畲家紅豔豔。畲村有了共產黨,山哈日子亮又圓……」 歌聲悠揚,勾起更多往事—— 南方三年遊擊戰爭時期,一支紅軍小分隊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在虎貝鎮百丈巖陷入重圍。最後的9名戰士彈盡糧絕縱身跳崖,全部壯烈犧牲。 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陳列館所在的桃花溪村,當地村民至今保留著每年農曆五月廿三不辦喜事的傳統。幾十年前的這一天,為了掩護遊擊隊轉移,桃花溪村13人獻出生命。從此,這個日子成為村裡的忌日。 「那時革命處於低谷,但群眾對我們始終不離不棄。」結合深化政治整訓開展討論辨析時,寧德軍分區一名領導深有感觸,「一支始終保持純潔清澈的隊伍,才能贏得群眾擁護。」 這些年,屏南縣城的花店幾乎都收到過各地網友給陳祥榕送花的訂單。在屏南縣革命烈士陵園,記者看到一個花籃上掛著一張「拼單」卡片,上面寫著「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落款來自汾陽、武漢、杭州、北京4個城市。 在街邊一家花店,得知我們想給烈士獻上幾支白菊,女店主說著說著眼圈紅了。 迎回陳祥榕骨灰那年,花店突然接到許多大單——清一色都是菊花。女店主還納悶,又不是清明,怎麼買花的那麼多?得知陳祥榕犧牲的消息後,她恍然大悟,卻一直自責:「要知道花是給英雄的,說什麼也不能收錢!」 近段時間,多地連降暴雨。離開花店時,電視裡正播放著子弟兵搶險救災的新聞。女店主連連點讚:「解放軍啊,都和陳祥榕一樣『敢當』!」 「敢當」,正是當地群眾誇讚陳祥榕的一句方言。 (採訪得到胡強、徐文濤、甘雪健、葉小倩、閆印帥、楊滿庫大力支持) 記者手記 守住「清澈的愛」 永葆純潔光榮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份「清澈的愛」。 對英雄的母親而言,「清澈的愛」澎湃在「陳母問勇」的堅強中;對家鄉的群眾而言,「清澈的愛」浸潤在善待英雄家人的呵護中;對人民軍隊而言,「清澈的愛」奔湧在「只為中國」的犧牲奉獻中。 一個人越清澈,就會越勇敢;一支軍隊越清澈,就會越強大。人民軍隊保家衛國,使命光榮,經常用這份「清澈」自照,思想就不會蒙塵,作風就不會腐化,行為就不會逾矩。永遠守住這份「清澈」,人民軍隊才能永葆純潔光榮。 一條河流,最清澈的往往是水的源頭,越到下遊,面對的汙染和雜質可能會越多。讓我們永遠記住:「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好,最難得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 (解放軍報記者 錢宗陽 宋 逸 馮喆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迷笛直播 | 绿茶直播 |
比心直播 |
西甲直播 | 魅影直播 |
97播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金桔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红杏直播 |
魅影看b站直播 |
黄播 | 樱花直播nba |
魅影5.3直播 |
美女直播 | 青稞直播 |
月夜直播在线观看 |
魅影直播间 | 极速直播 |
520直播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抓饭直播 |
黑白直播体育 |
红楼直播 | 午夜直播 |
免费直播 |
就要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成人免费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