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8月8日電 題:海洋廢塑料變身潮品 「藍色循環」模式促新生 記者 官逸倫 在「藍色循環」項目發起成員之一、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藍景科技」)的展示區域,人們或許很難想像,製成方巾、領帶、單肩包等產品的重要材料是曾被丟棄在海洋中的廢塑料瓶。 8月7日,作為「藍色循環」項目發起成員之一的浙江藍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由海洋廢棄塑料瓶製成的產品。宋雪晴 攝 作為一種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藍色循環」由中國浙江省台州市於2020年率先開始探索。該模式通過吸納沿海民眾和漁民加入海洋塑料廢棄物收集,聯合企業製成再生海洋塑料粒子,最終生產出包括再生紡織品、再生塑料製品等符合國際生態環保理念、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成功讓海洋廢塑料獲得「新生」。 每年有大量塑料廢棄物流入海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警告說,若不採取行動,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總量或將超越魚類。 張文祥是「藍色循環」模式下海洋塑料廢棄物收集儲存站點「小藍之家」的「家長」。曾經是村幹部的他在退休後加入「小藍之家」。張文祥表示,在其所負責的站點,有時一天可以收到上百斤的海洋塑料廢棄物。他說,當地沿海環境在「小藍之家」建立後得到明顯改善。 為確保收集的塑料廢棄物來源於海洋,「藍色循環」利用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海洋塑料從回收到應用的全過程可視化追溯,解決了數據流轉真實性的問題。通過掃描產品二維碼,製成該產品的海洋廢棄物由誰收集、儲存、轉運、再生、加工等信息一目了然。 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研究員李方看來,「藍色循環」創新了海洋塑料汙染治理模式,形成了海洋汙染物收集、運輸、再生、高值利用的閉環價值鏈,並通過將一部分利潤反哺給漁民和沿海居民,激勵其收集海洋垃圾,進一步形成良性循環。 2023年10月,為表彰該模式對近岸海域塑料汙染治理作出的傑出貢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宣布,將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獎項授予「藍色循環」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台州市已累計回收海洋塑料廢棄物5.45萬噸。 藍景科技生產副總經理方敏告訴記者,漁民的觀念在這幾年裡改變了很多:一開始他們覺得將捕魚時打撈上來的塑料廢棄物帶回陸地很麻煩,但現在他們會覺得這是應該做的。方敏表示,漁民逐漸意識到,如果把這些垃圾丟在海裡,海洋裡的魚最終會越來越少,「其實對自己是沒有好處的」。 獲得「地球衛士獎」以來,「藍色循環」模式在從一地試點到向全省推廣、從塑料瓶到全品類塑料回收利用、從單一主體到更多主體參與等方面實現拓展。 據台州市生態環境局海洋生態環境處負責人王安介紹,在「藍色循環」模式獲得「地球衛士獎」後,該市開始探索制定中國首部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的地方性法規,了解企業、漁民等多方需求,以期將好的經驗轉化為制度,也把前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制度中予以規範。 王安表示,《台州市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規定》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她希望能通過聚焦海洋塑料廢棄物這一小切口,帶動其他海洋廢棄物的治理。 李方表示,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規範化將有助於相關實踐的推廣。「海洋環境治理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參與。但怎麼參與,需要一定的規範。」 李方同時告訴記者,未來,「藍色循環」模式亦可進一步探索如何將收集處理海洋塑料廢棄物與源頭汙染防治相結合,如通過升級改造相關設施減少進入海洋的塑料廢棄物數量。在他看來,這對「藍色循環」模式來說或許是一個新的動力。(完)
烏魯木齊8月5日電 (史玉江 王曉燕)近日,新疆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張宏芝蹲在田埂邊,指尖划過「核春3號」的麥穗,抬頭對身邊的技術員說:「這品種株型緊湊,抗病性強,按現在的長勢,畝產上800公斤有戲。」 這片麥田,正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的核心區。 專家查看「核春1號」高產小麥品種長勢。王曉燕 攝 如今,以該中心為先鋒,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下稱「中棉所」)在紅星二場建成的優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中心,讓「政產學研」深度融合。 「今年百畝試驗田種了633個品種,僅小麥就有112個,千畝示範區試種了7個品種。」紅山農場四連負責人姜順旺介紹,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聯合第十三師農科所、青島農業大學等單位,聚焦黑小麥、硬粒小麥等特色糧食育種與高產技術。 紅山農場提供的140畝試驗田成「品種擂臺」。目前,第十三師新星市優質特色糧食作物創新中心已對接相關種業公司開展春小麥萬畝良種繁育,抗逆高產品種累計推廣10萬畝。 位於紅星二場的優質抗逆經濟作物科創中心,依託中棉所優勢,聚焦棉花抗鹽鹼、耐旱品種選育,已培育3個抗逆棉花新品系。 「鹽鹼地試種畝產突破350公斤。」中棉所研究員葉武威表示,這為乾旱鹽鹼地區種棉闢新徑。 「兩中心雖分別側重糧食、棉花,但目標一致:讓技術落地,讓職工受益。」第十三師農科所副所長管利軍說。 「培育一個品種需10年以上,推廣好同樣要下功夫。」張宏芝說,其團隊帶來的「核春1號」「核春3號」等品種目標畝產800公斤以上,還需摸索水肥一體化、化學調控防倒伏等本地適配技術。 張宏芝團隊與第十三師農科所技術員常開「田間研討會」。管利軍說,下一步要將數據轉化為職工們易懂的種植方案。 「以前推廣新品種,大家總說『先看看』,現在見了試驗田收成,都主動來要種子。這就是技術落地的最好證明。」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徐紅軍表示。(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81362
86
2025-11-27 06:37
23587
78
2025-11-27 06:37
85429
74
2025-11-27 06:37
36894
42
2025-11-27 06:37
28396
51
2025-11-27 06:37
14326
37
2025-11-27 06:37
81732
76
2025-11-27 06:37
23178
82
2025-11-27 06:37
29413
43
2025-11-27 06:37
54913
32
2025-11-27 06:37
97564
37
2025-11-27 06:37
84275
26
2025-11-27 06:37
17285
56
2025-11-27 06:37
71356
36
2025-11-27 06:37
79548
75
2025-11-27 06:37
65742
35
2025-11-27 06:37
79156
24
2025-11-27 06:37
97586
14
2025-11-27 06:37
82347
64
2025-11-27 06:37
46591
49
2025-11-27 06:37
83296
85
2025-11-27 06:37
65481
89
2025-11-27 06:37
63427
23
2025-11-27 06:37
21598
58
2025-11-27 06:37
42789
59
2025-11-27 06:37
35426
32
2025-11-27 06:37
78231
63
2025-11-27 06:37
91632
71
2025-11-27 06:37
41823
35
2025-11-27 06:37
79853
81
2025-11-27 06:37
41592
97
2025-11-27 06:37
62783
91
2025-11-27 06:37
63817
29
2025-11-27 06:37
17652
69
2025-11-27 06:37
34561
59
2025-11-27 06:37
93578
95
2025-11-27 06:37
36429
83
2025-11-27 06:37
51347
71
2025-11-27 06:37
21854
16
2025-11-27 06:37
13672
14
2025-11-27 06:37
13469
51
2025-11-27 06:37
49253
41
2025-11-27 06:37
74953
54
2025-11-27 06:37
17865
34
2025-11-27 06:37
65429
71
2025-11-27 06:37
82654
71
2025-11-27 06:37
23765
27
2025-11-27 06:37
81352
68
2025-11-27 06:37
95871
68
2025-11-27 06:37
29451
17
2025-11-27 06:37
35179
21
2025-11-27 06:37
39278
92
2025-11-27 06:37
| 蜜桃app | 520直播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 花瓣直播 | 莲花直播 |
| 橘子直播 | |
| 小k直播姬 | 月神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妖姬直播 | 小草莓直播 |
| 黑白直播 | |
| 五楼直播 | 杏爱直播 |
| 绿茵直播 | |
| 成人免费直播 | 樱桃直播 |
| 魅影9.1直播 | |
| 伊人直播网站 | 小蝌蚪app |
| 妖姬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 | 小白兔直播 |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六月直播 |
| 红楼直播 | |
| love直播 | 奇秀直播 |
| 巧克力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