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題:加力穩外資!我國全力打造全球投資強「磁場」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周蕊 外資,聯通國內國際,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複雜嚴峻的國際經貿環境下,我國吸引外資交出亮眼答卷——「十四五」以來,累計吸收外資超7000億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標,新設外資企業比「十三五」期間多出2.5萬家。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面對經濟全球化深度調整,我國全力打造全球投資強「磁場」,以全方位、多維度的戰略優勢為跨國公司構築投資熱土。 外商加碼投資 折射中國市場強磁力 今年以來,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在天津開診,歐洲空中巴士公司等外資企業獲批增值電信業務擴大開放試點,拜耳、輝瑞、阿斯利康等跨國醫藥企業紛紛入駐北京醫藥創新公園…… 面對不確定性增多的外部環境,中國市場持續釋放「磁吸效應」: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5萬家。 畢馬威在《2025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中強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和消費市場潛力,是外資持續加碼的核心動力。許多跨國公司表示,中國是跨國投資「理想、安全、有為」的目的地,是「確定性的綠洲和投資熱土」。 從著力抓好「四穩」,到出臺「穩外資20條」;從制定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到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我國打出穩外資政策「組合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說,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完備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持續優化的創新環境,為跨國公司投資中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土壤,穩外資依然具備堅實基礎。 引資結構優化 世界工廠疊加創新樞紐 7億元人民幣升級改造廣州生產基地,4億元人民幣升級數位化智能化基礎設施;5億元人民幣升級遍布全國的100多家體驗館體驗店……深耕中國市場30年,安利自前年起啟動為期5年、金額達21億元人民幣的在華投資計劃。 「安利過去4年實現年均複合增長率7%,中國是增長最快最好的市場。」安利(中國)總裁餘放說,安利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不斷強化中國作為安利全球的供應鏈樞紐、創新源發地及戰略增長引擎的地位。 外資企業不僅在中國市場獲得可觀回報,更深度融入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來,中國引資結構變化尤為顯著—— 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1278.7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化學藥品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27.1%、53%、36.2%、17.7%。2024年,高技術產業引資佔比達到34.6%,較2020年提升6個百分點。 7月11日,上海新認定的30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5家外資研發中心獲頒證書。同時,56個外商投資項目籤約,投資總額約36.8億美元,涉及生物醫藥、時尚消費品、金融、汽車、商務服務等重點領域,以及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賽道。 「我們將重點發力跨境電商以及康養領域。」保赫曼(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玄說,紮根上海20多年來,企業見證了中國的開放決心,中國區總部的成立將助力企業更好推出創新業務模式。 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2013至2023年,跨國公司在華研發經費增長達86.5%。跨國公司與中國的投資合作已由「市場導向型」「成本導向型」延伸至「創新驅動型」。 大門越開越大 持續釋放政策效應 上海南翼的金山區,豐田汽車獨資設立的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項目建設正酣,從籤約落地到開工建設僅2個多月。 金山區為項目「量體裁衣」,創新推出「專班式服務」「鏈式化保障」等舉措,折射中國營商環境的「速度和溫度」。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已全部「清零」;推動擴大電信、醫療領域的開放試點,穩妥有序擴大教育、文化領域自主開放;累計制定、修訂、廢止法規文件500多部;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建立各級外資工作專班…… 無論風雲變幻,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資來華之路越拓越寬。 日前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美國參展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5%,繼續位列境外參展商之首,其中,六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今年上半年,東協地區實際對華投資增長8.8%,瑞士、日本、英國、德國、韓國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68.6%、59.1%、37.6%、6.3%、2.7%。 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中國正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共贏新機遇。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上半年,我國海洋經濟穩中向好,初步核算,海洋生產總值5.1萬億元,同比增長5.8%。 上半年,主要海洋傳統產業繼續發揮「壓艙石」作用。海洋船舶工業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海洋旅遊業增加值7718億元,同比增長8%。海洋交通運輸業韌性凸顯,海洋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5.2%、6.9%。 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海洋工程裝備交付和手持訂單額同比分別增長39.3%和9.7%。 海洋資源要素供給能力穩步增強。全國新增批准用海用島面積16.7萬公頃,同比增長25.2%,有效保障重大項目用海用島需求。同時,海洋清潔能源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海上風電新增併網容量、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99.4%、2.2%。「藍色糧倉」建設也紮實推進,國內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8%。(央視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6851
94
2025-10-24 19:25
35679
65
2025-10-24 19:25
92473
16
2025-10-24 19:25
91867
37
2025-10-24 19:25
64928
31
2025-10-24 19:25
58913
52
2025-10-24 19:25
59476
89
2025-10-24 19:25
95623
14
2025-10-24 19:25
39482
54
2025-10-24 19:25
58413
68
2025-10-24 19:25
38716
86
2025-10-24 19:25
45271
13
2025-10-24 19:25
65398
51
2025-10-24 19:25
96458
83
2025-10-24 19:25
23769
72
2025-10-24 19:25
93285
37
2025-10-24 19:25
67523
45
2025-10-24 19:25
51937
51
2025-10-24 19:25
97348
68
2025-10-24 19:25
82975
75
2025-10-24 19:25
43986
38
2025-10-24 19:25
61924
36
2025-10-24 19:25
17428
39
2025-10-24 19:25
42816
96
2025-10-24 19:25
65924
42
2025-10-24 19:25
96317
31
2025-10-24 19:25
89572
47
2025-10-24 19:25
69458
64
2025-10-24 19:25
59287
91
2025-10-24 19:25
35698
27
2025-10-24 19:25
87296
72
2025-10-24 19:25
15296
52
2025-10-24 19:25
58132
39
2025-10-24 19:25
32165
52
2025-10-24 19:25
63457
31
2025-10-24 19:25
67943
32
2025-10-24 19:25
82415
29
2025-10-24 19:25
15362
83
2025-10-24 19:25
53718
74
2025-10-24 19:25
43256
29
2025-10-24 19:25
71423
62
2025-10-24 19:25
43756
19
2025-10-24 19:25
84972
39
2025-10-24 19:25
61847
27
2025-10-24 19:25
85673
27
2025-10-24 19:25
35628
72
2025-10-24 19:25
41938
57
2025-10-24 19:25
63417
65
2025-10-24 19:25
78256
71
2025-10-24 19:25
48975
46
2025-10-24 19:25
94713
23
2025-10-24 19:25
| 桃花app | 夜魅直播 |
| 趣播 | |
| 青柠直播 | 打开b站看直播 |
| 贵妃直播 | |
| 直播软件下载 | 曼城直播 |
| 桃子直播 | |
| 红桃直播 | 伊人直播网站 |
| 520直播 | |
| 牡丹直播 | 魅影直播视频 |
| 海棠直播 | |
| 月神直播 | 青柠直播 |
| 蜜疯直播 | |
| 魅影视频 | 免费播放片色情a片 |
| 柠檬直播 | |
| 直播软件下载 | 看少妇全黄a片直播 |
| 阴桃直播 | |
| 鲍鱼直播 | 深夜直播 |
| 夜魅直播 |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比心直播 |
| 红桃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