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人工智慧、具身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發展,以及就業市場形勢的整體演變,在改變眾多行業生態的同時,也影響著眾多青年的職業軌跡。產業迭代加速、崗位結構重塑、用工方式日益靈活,許多職場人都在這場變革中調整方向、重新規劃職業路徑。 在此背景下,或出於個人特質與當前職業的錯位,或出於對新興行業的熱情與嚮往,不少職場人萌生出了改變職業路徑,通過轉行開闢嶄新事業道路的想法。然而,「轉行」既意味著新希望,也意味著新挑戰。如何高效學習新技能、重建職場人脈網絡、適應新的行業環境,都是有意轉行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對此,職場人應如何理解、看待轉換行業的過程?又該如何釐清機會成本,作出理性決策?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圍繞相關話題,分別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李育輝、招聘行業分析師單恭、人力資源專員林心,邀請他們從學者與專業人士的角度出發,對職場青年與轉行相關的常見疑問作出回應與解答,並提出實用建議。 要不要轉:認清職業本質,避開情緒誤區 中青報·中青網: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轉行的本質是什麼?在您的經驗中,年輕人該如何理解轉行,又要避開哪些誤區? 李育輝: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轉行的本質其實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具體到個人,就是要對自身的職業價值進行重新定位,並以增加職業價值為目標,對自己與崗位進行再匹配。現在年輕人最大的誤區,是把轉行看作擺脫困境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增加職業價值的途徑。我身邊的許多年輕人都覺得,只要換一個環境和行業就能擺脫當下的問題,這本質上是一種情緒化的決策,並不合理。 中青報·中青網:如果要避免這種情緒化,您認為轉行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李育輝:轉行始終是一個連續的職業決策過程,好的轉行一定是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職業價值,它遵循的是一種「增長」的邏輯。盲目地在轉行中寄託情緒與壓力,很可能會否定過去長期的投入,讓職業生涯陷入割裂、不可持續的狀態。所以,轉行必須從增長的邏輯出發,而不是逃避的邏輯。 如果真的想轉行,不妨先問自己3個問題,並儘量找到明確答案:第一,這份新工作是否與我的核心競爭力更匹配?第二,我現在的困境是否真的無法在現有環境中解決?第三,轉行的成本是否在我的可接受範圍之內? 中青報·中青網:轉行成本是很多年輕人容易忽略的因素。轉行成本該如何計算?是否有可供參考的科學框架? 李育輝:有參考框架,可以粗略分為量化和非量化兩類。 非量化的決策工具我推薦兩個。一個是基於對未來職業的想像,另一個是基於對當前離職理由的理性梳理。第一個工具,就是想像一下自己轉行後10天、10個月、10年的狀態,以及繼續留在現有行業相同時間段的狀態,並對比差異。第二個工具,是給自己寫一封離職信,在信中理性列出不得不轉的理由。不要小看這個由想法變成文字的過程,這個時候理性會發揮作用,你會逐漸擺脫情感衝動,避免因為一時的情緒作出錯誤決定。 量化工具我也推薦兩個公式:一個是計算轉換成本的公式,另一個是計算預期收益的公式。轉換成本指進入新職業賽道必須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技能補充的成本和重建社會網絡的成本,最好細化到金錢和時間,算清自己會損失多少。除了轉換成本,還要計算預期收益,即「新行業的平均收入×晉升概率+新技能帶來的成長空間」。我建議年輕人一定要試著算一算,因為轉換成本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轉向何方:用兩個維度判斷崗位的長期價值 中青報·中青網:在當下,職業早已不再是「一選定終身」的選擇。您認為年輕人在看待職業發展方向時,應抱有什麼樣的總體心態? 單恭:對許多年輕人來說,職業已經是一個可以隨著時間不斷遷移與修正的動態過程,而不是一勞永逸的終身命題。不同的人對工作的價值排序也各不相同——有人一開始就有條件去追求「月亮」(熱愛、創造力、意義),有人則必須先顧好「六便士」(生存、收入、穩定),而更多人會在兩者之間不斷搖擺、試探與調整。 中青報·中青網:面對風口行業或熱門崗位,年輕人如何理性判斷它是否值得長期投入? 單恭:進入某個行業或崗位後,可以參考兩個核心維度來判斷它的長期價值。 第一個維度是個人是否具備長期動力:這份工作是否能持續激發你的好奇心與主動投入,是否與你的優勢能力相匹配,未來的成長路徑與回報機制是否符合你的期待?此外,這個行業裡的人與文化,是否是你願意融入並能產生認同感的,也很重要。 第二個維度是行業或崗位是否具備結構性機會:它是否處於增長期,並能持續受益於技術、政策或人口等長期趨勢;是否具備正向反饋機制,讓經驗與能力得以累積、產生複利;以及你能否在這份工作中沉澱出可遷移的知識、技能與方法,從而支撐未來多種發展的可能性。 如何操作:把握時機、展現能力 中青報·中青網:從企業用人周期來看,轉職的黃金窗口期一般在什麼時候?在不同行業是否會有差異? 林心:這個問題需要結合具體行業甚至具體公司來看。以網際網路行業為例,從員工自身利益出發,比如,不同公司會有不同的發年終獎節點,這些時間點前後往往會影響員工的離職與入職選擇。從企業需求的角度看,其快速變化的特性決定了新增用人需求可能隨時出現。對於常規需求,通常會在企業財年前後進行調整,包括人員編制、費用預算和業務方向等方面的變化。 中青報·中青網:跨行求職者想贏得企業的認可,應重點展示哪些能力和價值?在能力展示上有哪些有效做法? 林心:我們最看重員工的學習能力。好的學校背景是學習能力的一個直觀體現,這也是很多企業關注第一學歷的原因。但進入企業後的項目經歷更重要,關鍵在於能否在一個項目中快速學習並展現自身價值。其次,一個人的包容程度同樣重要,這裡的包容主要指對新鮮事物的開放態度,願意接受變化,並能適應新技術、新流程帶來的挑戰。因此,在能力展示環節,要有意識地體現這兩方面的優勢。可以分階段向領導呈現成果,逐步增強領導對你的信任。 中青報·中青網:對於簡歷中出現的短期工作經歷,求職者應當如何解釋? 林心:實事求是地說明原因,切勿編造,否則一旦背調結果與描述不符,會帶來更不利的評價。如果確實是因個人原因導致頻繁跳槽,就要清晰表達對下一份工作的規劃,證明自己有長期穩定工作的決心與動力。 實習生 符文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舟山8月11日電(張茵 董易鑫 李朵)俯瞰浙江舟山六橫島,近2萬畝水產養殖圍塘在海風中鋪展,塘旁的是落成滿兩年的「九舟水產養殖共富實驗室」——相較於過去的「跨海送檢」,這間可「現場查病出結果」的實驗室正悄然改變當地漁業。 2022年,中共舟山市委統戰部發起「主委進小島」活動,組織各民主黨派結對舟山12座小島,共繪共富圖景。作為舟山第三大島的六橫與九三學社舟山市委會結對,聯合啟動「六橫島九舟水產養殖科技幫扶基地」項目,當地由此迎來科技賦能機遇。 浙江舟山六橫島一處水產養殖圍塘。董易鑫 攝 「塘口即檢」:讓數據替漁民「跑腿」 六橫圍塘養殖面積居舟山全市第一。過去,這裡的養殖戶一旦發現魚蝦異常,只能憑藉經驗判斷病因。2023年7月,由中共舟山市委統戰部、九三學社舟山市委會共同建設的「九舟水產養殖共富實驗室」在六橫小北港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價值5萬元的水產病害檢測設備正式入駐——科技成為破解島上漁業「病害檢測難」的關鍵一招。 「以前我們看水色、摸蝦殼,一旦出問題就得連夜裝冰、查看船期,再將樣本送去舟山本島的實驗室檢測,來回得折騰大半天。碰上颱風停航,很可能錯過防治最佳時機,心血就全毀了。」六橫島對蝦養殖協會會長王德軍回憶道。 如今,這間緊鄰圍塘的「九舟水產養殖共富實驗室」成了他日常巡塘的「技術後臺」。 「我們每隔三四天就會抽檢一次,主要是看水——比如氨氮、溶氧、pH值等指標是否合格,病原菌是否超標,整個樣品處理、恆溫培養、結果判定加起來差不多五六個小時就能完成。數據出來以後,我們就知道塘內該不該加水、改底,用不用投調水劑。比起以前『憑感覺』,現在心裡踏實多了。」王德軍邊展示檢測臺上的儀器邊說。 自實驗室建成,王德軍和漁民陸續參加了技術培訓,現在已熟練操作基本檢測流程,服務六橫島漁民超500人次。 「他們把樣本送來,我幫著測,快的當天出結果,慢的也不超過24小時。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理,蝦的成活率起碼提高了30%。」王德軍說。 「共富實驗室的目標就是讓數據替漁民『跑腿』,提高養殖效率、降低損耗。目前我們正在研發相關試劑盒,後續會投入使用,將方便更多漁民。」九三學社社員、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王庚申說。 九三學社社員、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王庚申(右一)接受採訪。張茵 攝 「島島共富」:「看數據」成為養殖共識 「現在我們不靠猜靠看:氨氮超了,就換水;菌群異常,就加益生菌。再有不懂的地方,就把數據提交給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們,他們會給我們操作建議,他們也經常來,我們會把一段時間的數據都匯總起來,方便他們觀察和預判養殖可能產生的問題。」六橫島漁業養殖戶戴坤城說。 確實如此。近年來,九三學社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支社社員每月兩至三次赴該市的六橫、登步、桃花等海島開展養殖技術服務,現場採樣、檢測、培訓、答疑,幫助養殖戶建立「用數據說話」的科學養殖理念。 2024年12月,舟山第二家「九舟水產養殖共富實驗室」在東極正式揭牌,落戶東極鎮青浜島。據悉,該實驗室圍繞黃魚深水網箱養殖和厚殼貽貝養殖兩大主導產業,開展自主檢測、病害預警、水質管理等服務,助力提升本土養殖企業的防控能力和科技水平。 當前,九三學社科研團隊還在不斷「提速」漁業病害診斷效率:以往大黃魚「內臟白點病」檢測需耗時一天半,如今依託新型試劑盒,2小時內即可確診——該病害在舟山海域常見,死亡率最高達30%,快速檢測技術的推廣可以減少損失、提升效率。 在「九舟水產養殖共富實驗室」,王德軍展示培養皿。董易鑫 攝 「『九舟』科技幫扶品牌從最早設立於2017年的舟山普陀優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起步,目前已成為科技幫扶帶動漁業增效的典型案例。」九三學社舟山市委會主委方維說,下一步,九三學社舟山市委會將繼續複製推廣共富實驗室模式,有效發揮黨派優勢,用科技力量織密舟山群島現代漁業發展「智網」,幫助更多漁民從中受益、穩步走上共富路。 中共舟山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2年起,舟山各民主黨派市委會(市工委)立足黨委政府所需、民眾所盼、統戰所能,通過深入調研走訪、召開懇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民意訴求,建立「點單+接單」機制實現精準賦能,為海島民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三年多來,該行動累計實施共富項目34個,投入資金2370餘萬元,辦成「暖心一件事」120餘件,惠及海島民眾5.8萬餘人次。(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4938
49
2025-11-22 08:17
37186
17
2025-11-22 08:17
62789
83
2025-11-22 08:17
35917
53
2025-11-22 08:17
94621
79
2025-11-22 08:17
68354
92
2025-11-22 08:17
79842
34
2025-11-22 08:17
36582
73
2025-11-22 08:17
16248
74
2025-11-22 08:17
43918
94
2025-11-22 08:17
98137
24
2025-11-22 08:17
54716
43
2025-11-22 08:17
58149
13
2025-11-22 08:17
16485
87
2025-11-22 08:17
16732
84
2025-11-22 08:17
17628
37
2025-11-22 08:17
79146
67
2025-11-22 08:17
79182
91
2025-11-22 08:17
71234
36
2025-11-22 08:17
59164
61
2025-11-22 08:17
86273
48
2025-11-22 08:17
62753
14
2025-11-22 08:17
29154
91
2025-11-22 08:17
69327
87
2025-11-22 08:17
91265
69
2025-11-22 08:17
56187
23
2025-11-22 08:17
49528
38
2025-11-22 08:17
14862
96
2025-11-22 08:17
82416
47
2025-11-22 08:17
56238
67
2025-11-22 08:17
12857
31
2025-11-22 08:17
65914
91
2025-11-22 08:17
97521
92
2025-11-22 08:17
14287
32
2025-11-22 08:17
34872
63
2025-11-22 08:17
41725
85
2025-11-22 08:17
39182
67
2025-11-22 08:17
95824
15
2025-11-22 08:17
52913
53
2025-11-22 08:17
84961
97
2025-11-22 08:17
91256
51
2025-11-22 08:17
41965
91
2025-11-22 08:17
83162
26
2025-11-22 08:17
94853
85
2025-11-22 08:17
75923
74
2025-11-22 08:17
76132
39
2025-11-22 08:17
87495
79
2025-11-22 08:17
48715
81
2025-11-22 08:17
81954
97
2025-11-22 08:17
85426
16
2025-11-22 08:17
71254
41
2025-11-22 08:17
19573
36
2025-11-22 08:17
| 花瓣直播 | 春雨直播 |
| 富贵直播 | |
| 鲍鱼直播 | 月夜直播app夜月 |
| 九球直播 | |
| 绿茶直播 | 浪花直播 |
| 仙凡直播 | |
| 小草莓直播 | 仙凡直播 |
| 蝴蝶直播 | |
| 奇秀直播 | 桃花app |
| 魅影直播 | |
| 花儿直播 | 心跳直播 |
| 月夜直播 | |
| 秀色直播app下载安装app | 五楼直播 |
| 魅影app下载免费版 | |
| 仙凡直播 | 月神直播 |
| 大鱼直播 | |
| 桃鹿直播 | 春雨直播安装包 |
| 趣爱直播 | |
| 飞速直播 | 樱桃直播 |
| 快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