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8日電 (鮑夢妮 吳君毅)空調可按人流及氣溫動態調節溫度、會議室在人離開15分鐘後自動關燈……經過技術改造,作為浙江首個民營低零碳產業示範園,杭州市臨平區繭SPACE產業園(下稱「產業園」)的樓宇在不降低舒適度的前提下節省電力,實際節能效率達4%左右。 杭州是中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近年,該市著力將「低碳」打造為城市綠色發展新名片。例如當地推進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建設,探索試點「零碳(近零碳)園區」,開展多技術、跨領域集成場景展示。 這令產業園建設方、杭州極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國興看到了機遇。2023年,產業園遵循「替碳、降碳、固碳、易碳」的思路啟動建設。以「替碳」為例,分布式光伏電站利用園區屋頂資源,平均每年可提供約212萬千瓦時綠色電能。 據悉,自建成以來,產業園綠色能源佔比從0%提高至59.7%,年發電節電收益超90萬元(人民幣,下同),萬元工業產值碳排放強度下降63%。 曹國興認為,產業園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可推廣」。他算了一筆帳,項目總投資790萬元,其中分布式光伏電站、儲能、節能改造都有不錯的投資回報,初步測算投資回報期在6年左右,基本不增加企業負擔,也無需政府補貼。同時園區內辦公與生產多業態混合,具有較強的普適性。 在杭州,鄉村地區也在因地制宜,探索多樣降碳路徑。 8月4日,頂部安裝光伏面板並配備充電樁的梅林村公共停車場。 吳君毅 攝 俯瞰蕭山區梅林村,不少分布式屋頂光伏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目前,該村已有60餘戶民居安裝光伏板,不僅滿足日常用電,還能把多餘的電賣出去。 村民繆文孝是村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5年前,他家屋頂安裝了6塊光伏板,只要有陽光就能入帳。「剛剛過去的7月,一共發電729度,除了夠自家用的,餘電上網還帶來253.61元的收益。」 在餘杭區徑山村,96%的森林覆蓋率和578類「野生鄰居」的生態家底,是該村打造低碳鄉村的天然優勢。 「我們聯合浙江農林大學開發浙江省首個村級竹林碳匯計量項目,科學撫育2000畝毛竹林。現在村毛竹林碳匯儲量超萬噸。」徑山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俞榮華介紹。 這些年,徑山村還將「綠色」藏於日常生活。「零碳」公交車站利用太陽能光伏為車站的LED屏、攝像頭及燈箱供電;景區用免費接駁車替代私家車,減少汽車碳排放;智慧茶園推行生物治蟲技術,用菜籽餅有機肥料替代化肥農藥……為鼓勵村民實踐綠色生活方式,當地推出30項低碳行為積分規則,1積分等於1元等價物,可兌換日用品或折現。2024年,徑山村村民因綠色出行、庭院美化等行為累計兌換低碳積分12萬元。 今年,徑山村入選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首批試點。「我們希望用時間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零碳鄉村就是未來鄉村。」俞榮華說。(完)
從「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特展到「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主題陳列,從「城市文明」到「未來願景」,全景式體驗全球文化交融歷程;以古希臘陶罐紋樣與宏偉的愛奧尼柱為靈感,協作完成中式綠豆糕與西式奶油裱花製作……8月11日下午,多組市民家庭匯聚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參與到市文旅局以「在上海 享美育」為主題舉辦的「社會大美育課堂」文化體驗暨「政府開放日」活動中來,紛紛感嘆「太充實了」「收穫感滿滿」。 「古代希臘的青銅時代,比我們中國的夏商周時期來得更早……」指著展牆上的古代中國和古代希臘對比時間圖表,「希臘人」特展策展人洪麗娜親自上陣,開啟精講導覽,帶著親子觀眾依次邂逅跨越六個時代的16組鮮活生命個體,走進傳奇的古希臘史。帶著11歲女兒參與活動的王鑑明先生告訴記者,平日因為工作忙,很少有親子時光,「這次整整一個下午的美育活動,彌補了我的遺憾」。他坦言古希臘是自己和女兒都很感興趣的領域,但可惜平日的認知僅限於古希臘神話,「這個展覽為我們打開了古希臘史不同的面向」。一組有著精美繪畫的陶罐,每一隻都畫有不同的故事,尤其給父女倆留下深刻印象,「這麼早就有這麼考究的陶罐,太不可思議了」。「有意思!小小的手工體驗竟然巧妙融合了東西方文化。」帶著即將升入三年級的兒子體驗完綠豆糕DIY,梁聞恩女士感嘆道。指著手邊完成製作的綠豆糕,她告訴記者,這用的是傳統中式綠豆糕的做法,圖案則來自古希臘,與剛剛看完的「希臘人」特展形成巧妙的呼應。 本次活動採用「文化體驗+政企對話」的互動模式,邀請外資企業代表、市民群眾代表共同參與,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和深度交流,探索2025年為民辦實事項目「社會大美育課堂」創新實踐路徑,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賦能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增強公共文化惠企助企服務實效。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程梅紅表示:「美育是城市營商環境的『暖實力』。我們期待通過企業視角,優化『社會大美育計劃』服務供給,不斷轉化文化資源為企業發展助力。」 「社會大美育課堂」項目先後被列為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建立健全了「社會大美育」長效機制,也為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海經驗。通過精心打造「三位一體」的示範工程——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培育藝術受眾群體的生命線工程、促進城市文化消費升級的賦能工程,積極探索城市美育服務在滬企業和人才發展的新路徑,助力優化城市營商環境,構建人民城市美好生活,為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提供堅實支撐。 今年以來,「社會大美育課堂」項目持續深化建設,提升打造143個市級示範點,通過創新形式、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等舉措,不斷升級完善「全民參與、全域覆蓋、全齡可享」美育服務體系,推動城市美育生態持續優化。此外,每月通過「上海發布」「樂遊上海」集中推送重點活動推薦目錄,市民也可通過「滬小遊」小程序一鍵查看活動場次信息。截至7月底,143個「社會大美育課堂」已開展各類藝術普及教育活動5619場次,提前超額完成全年指標任務,並形成三大特點:一是煥新藝術體驗,實現跨界融合創新,構建「技術嫁接藝術、傳統融合現代」模式,推動藝術與多元文化創新結合。例如,上海圖書館打造「閱讀+藝術」場景,推出「音樂文學賞析會」等特色活動;國歌展示館開發沉浸式情景劇,開展「為國而歌」系列思政社教活動80場,參與人次逾3.55萬;上海博物館東館設計「在春天,遇見江南」行走活動,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實現「畫中山水隨樂動」的視聽聯動。 二是重構空間場景,推動全域聯動發展,建立「專業資源下沉+城市空間活化+產業生態聯動」機制,推動專業資源下沉基層網絡。例如,上海交響樂團推出「全城交響」項目,上海大劇院推出「藝術零距離」計劃;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提煉朱家角、南翔、泗涇11處歷史文化名鎮文化內涵,推出主題行走美育課堂,結合線上直播活動惠及人次逾1萬;中華藝術宮聯合靜安區在商圈打造「上海光影美術館」,實現文化活動與旅遊消費雙向引流。三是聚焦精準服務,構建全齡美育體系,規範「需求調研—分類供給—效果反饋」流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例如,上海博物館製作英、法、德等8語種的《常設展覽導覽手冊》;筆墨宮坊開設雙語工作坊,已吸引來自23個國家的500餘名外籍人士參與;上海大劇院為自閉症兒童推出「星星的孩子」觀演服務,錢學森圖書館「星空」項目招募學生講解員;金山區博物館開設「非遺暑期夏令營」「銀髮體驗班」,上海市中醫文獻館推出課程「中醫拾趣」等,打造全齡段美育產品矩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樱花直播 | 97播播 |
b站刺激战场直播 |
成人免费直播 | 蜜糖直播 |
香蕉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绿茶直播 |
蜜桃app |
花瓣直播 | 花瓣直播 |
飞速直播 |
奇秀直播 | 魅影5.3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 |
免费直播平台 | 花间直播 |
花间直播 |
五楼直播 | 咪咕直播 |
婬色直播 |
花瓣直播 | 婬色直播 |
浪花直播 |
红楼直播 | 糖果直播 |
樱花直播nba |
蜜桃直播 | 少女6夜半直播nba |
春雨直播安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