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是什麼?9歲男孩鄭一帆在上海書城看到酷似「黑悟空」的山西非遺壁畫《永安寺神猴》,接著走進體驗室學做螺鈿包掛,「我跟媽媽是非遺手工的老搭檔了,還一起做過中藥香囊、中式插花、扎染、蘇繡。」對鄭一帆來說,「國風」切身可感,在他手下飛速打磨的螺鈿葫蘆包掛上,鑲嵌的貝殼逐漸透出亮光,小小的他不斷將傳統文化請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上海書城的「拾光共聚場」傳統文化體驗空間,鄭一帆展示自己製作的螺鈿包掛。(孫彥揚攝)本屆書展是帶有「國風」味道的。8月14日下午,當作家祝勇攜新作小說《國寶》在上海展覽中心與讀者交流,另一邊在書展雙主場之一的上海書城,76歲退休教師丁照宏正在觀賞來自山西的非遺壁畫展。他告訴記者,年輕時就喜歡沿著福州路逛書店,現在書城很人性化,書架開架隨時看書,展覽旁邊就是讀書分享會和非遺手工空間,還有坐下來喝茶歇腳的地方。「這裡有很多年輕人,現代青年仍然喜歡在書店裡待著,真是一件好事情。」與眾多市民的感受相契合,上海書城正從傳統閱讀空間轉型為「可遊、可玩、可學」的城市文化會客廳,為推動上海文旅商體展融合提供新場景。本屆書展雙主場之一的上海書城,讀者正在觀賞山西古建壁畫展覽。(孫彥揚攝)把「國風」請入日常生活選取鮑魚貝等貝類切片,鋸成六芒星、寶相花等傳統花紋並鑲嵌在葫蘆狀木板上,再打磨掉多餘的膠水……在上海書城六樓的「拾光共聚場」傳統文化體驗空間,10歲的陳藝和媽媽謝晨正在體驗螺鈿這一項傳承了三千餘年的非遺鑲嵌技藝。這是陳藝第一次做非遺手工,她經常走到非遺講師如煜的身邊請教細節,「打磨的環節要依次用不同程度的砂紙,我自己可不能馬虎。」打磨很費氣力,正是關鍵的一步,如煜介紹,「這個技藝最大的亮點就是打磨過程中貝殼逐漸露出它應有的璀璨,尤其是小朋友來體驗,會很有新奇感。」陳藝和媽媽謝晨正在體驗螺鈿技藝。(孫彥揚攝)兩個多小時後,螺鈿包掛誕生,手工客們帶著「福星高照」的寓意回家。此前,掐絲琺瑯做成的白玉蘭書籤也頗受歡迎,如煜很是欣慰,「一般提起非遺都是傳統技藝或是大的器件,那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就像這樣用非遺技藝做些我們身邊的小物件,讓它們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休閒方式,這也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可視化表達。」人們正在製作螺鈿包掛。(孫彥揚攝)書展期間,這裡共有八場活動,讀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體驗掐絲琺瑯書籤、螺鈿包掛、宋代點茶、中藥香囊等多種傳統技藝。以本屆書展為起點,「拾光共聚場」未來將常態化運營,開展非遺手作工坊、戲曲文化沙龍等活動。用非遺技藝打通文旅商展山西古建壁畫現存古蹟佔全國總量85%以上,跨越千年,規模與藝術價值均居全國之首。400多公斤的山西古建壁畫作品從山西「跋涉」而來,上海書城的閱讀空間中更添「國風」亮色,其中,既有持續爆紅的遊戲《黑神話:悟空》、熱映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取景地永安禪寺的壁畫《永安寺神猴》,亦有《永樂宮》《巖山寺》等經典。山西古建壁畫《永安寺神猴》。(受訪者供圖)儘管已近八十歲,丁照宏仍然喜歡新鮮事物,他在一幅《白虎星君》止步不前。山西古建壁畫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崔煜堃主動上前介紹,「白虎有『戰無不勝』的寓意,古代打仗前通常會祭祀白虎星君像。這幅畫首先是線條的粗細變化造成視覺張力,其上有24k純金,濃鬱色彩則是採用的天然礦石顏料。」山西古建壁畫仿佛「金牆玉璧」,其上常貼金、貼寶石,就連多彩的礦石顏料也價值不菲,因此山西開化寺國寶級壁畫《清涼蘭若圖》的存世版本中,多是流傳時被扣下真金的累累斑痕,這也造就了文物的獨特記憶。上海書城六樓,人們正在觀賞山西開化寺國寶級壁畫《清涼蘭若圖》(複製圖)。(受訪者供圖)山西古建壁畫《白虎星君》。(受訪者供圖)與書展相呼應,崔煜堃特地將《善財童子》展陳在顯眼位置,他作畫時添入了當代闡釋。「相傳,善財童子曾受文殊菩薩教誨,他在畫中面龐和姿態皆有純粹、虔誠之意,可視作虛心求學的典範,這也融入到書展和書城的氛圍中。」用非遺技法結合當代審美,這樣一幅非遺壁畫作品,做泥底、勾線、填色,往往要花兩三個月的時間完成。山西古建壁畫《善財童子》。(受訪者供圖)此番山西非遺壁畫來滬展覽,僅是上海與山西兩地文旅資源聯動的一種嘗試。崔煜堃說,期待上海讀者在對山西壁畫文化增加認知後,到山西當地走走,當地會組團講解導賞。而上海書城也將常設壁畫課程,「或許從學著繪製一個『金剛降魔杵』開始,逐漸走進山西古建壁畫的世界。」
大同8月5日電 (胡健 李常慧)第七屆「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日前在山西大同雲岡研究院開班,來自海內外的16名學員將在10天時間裡完成石窟考古方面的工作。 第七屆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日前在山西大同雲岡研究院開班。雲岡研究院 提供 其間,學員將參與專家授課、研討交流、洞窟實地實習、野外考察及成果匯報等系列活動。學員們將重點聚焦雲岡石窟第7窟和第8窟進行集中考察和研討,產生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參與的16位學員中共有13位博士研究生,這些學員大部分持續從事石窟及相關研究,有的已經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開班儀式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鄭巖教授以《美術史工作者如何使用眼睛》為題,為全體學員及雲岡研究院業務人員講授了工作坊首課。本屆工作坊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傳統方法與先進技術並重,旨在培養石窟寺考古後備力量,加強隊伍建設,推動中國石窟寺考古發展,促進「雲岡學」建設。 「山西石窟考古田野工作坊」始於2019年,此前已舉辦六屆,吸引海內外高校及文博機構數百名學員參與。該平臺在加強石窟保護、深化研究、培養專門人才及推動「雲岡學」學科建設方面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本屆工作坊由雲岡研究院、雲岡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以及中國石窟文化聯合研究生院聯合主辦。(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4851
68
2025-11-15 02:50
56132
13
2025-11-15 02:50
91657
61
2025-11-15 02:50
59134
19
2025-11-15 02:50
84397
25
2025-11-15 02:50
38596
84
2025-11-15 02:50
32489
53
2025-11-15 02:50
81352
29
2025-11-15 02:50
62143
86
2025-11-15 02:50
51389
46
2025-11-15 02:50
38265
69
2025-11-15 02:50
19275
36
2025-11-15 02:50
45681
64
2025-11-15 02:50
79485
28
2025-11-15 02:50
97214
52
2025-11-15 02:50
47592
49
2025-11-15 02:50
49563
21
2025-11-15 02:50
92736
67
2025-11-15 02:50
95376
71
2025-11-15 02:50
23687
12
2025-11-15 02:50
34128
53
2025-11-15 02:50
17862
78
2025-11-15 02:50
14358
45
2025-11-15 02:50
25719
15
2025-11-15 02:50
65938
24
2025-11-15 02:50
68419
59
2025-11-15 02:50
43271
18
2025-11-15 02:50
92537
32
2025-11-15 02:50
84692
79
2025-11-15 02:50
57431
41
2025-11-15 02:50
18245
42
2025-11-15 02:50
63982
92
2025-11-15 02:50
16537
72
2025-11-15 02:50
87216
81
2025-11-15 02:50
74253
81
2025-11-15 02:50
62945
18
2025-11-15 02:50
76594
49
2025-11-15 02:50
51487
87
2025-11-15 02:50
27134
69
2025-11-15 02:50
65897
95
2025-11-15 02:50
54279
63
2025-11-15 02:50
25917
41
2025-11-15 02:50
45213
74
2025-11-15 02:50
58269
94
2025-11-15 02:50
42639
98
2025-11-15 02:50
49153
62
2025-11-15 02:50
29364
19
2025-11-15 02:50
91674
17
2025-11-15 02:50
83961
95
2025-11-15 02:50
67451
18
2025-11-15 02:50
63895
81
2025-11-15 02:50
| 婬色直播 | 嗨球直播 |
| 彼岸直播 | |
| 魅影直播间 | 花儿直播 |
| 蝶恋直播 | |
| 橘子直播 | 大鱼直播 |
| 仙凡直播 | |
| sky直播 | 桃花app |
| 魅影看b站直播 | |
| 蜜糖直播 | 直播软件下载 |
| 快猫 | |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红楼直播 |
| 河豚直播 |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花蝴蝶app直播 |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
| 飞速直播 | 黑白直播 |
| 仙凡直播 | |
| 蜜桃直播 | 蜜唇直播app |
| 比心直播 | |
| 河豚直播 | 魅影直播游客免登录 |
| 山猫直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