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8月11日電(繆海月 王瑋琦 記者姜輝)日前,「跨越國界的鮮香」2025首屆中俄烤魚邀請賽在同江火熱開賽。來自中俄兩國的13組參賽隊伍同臺競技,以烤魚為媒,展現兩國獨特的飲食文化與烹飪技藝。 2025首屆中俄烤魚邀請賽在同江火熱開賽。圖為俄羅斯大廚在烹製烤魚美食。 王瑋琦 攝 作為黑龍江省重要港口,同江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隔江相望,是中俄水上貿易的中型港口和江海聯運進出口貨物的換裝港。同江市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素有「赫哲故裡」「生態天堂」的美譽。 2025首屆中俄烤魚邀請賽在同江火熱開賽。 王瑋琦 攝 走進比賽現場,炭火繚繞,烤魚的鮮香在空氣中瀰漫。來自俄羅斯的選手們嫻熟地運用傳統煙燻技法,將秘制香料融入魚肉;中國廚師們則巧妙結合東北傳統烹飪與現代創新技藝,將鰉魚等魚類烤製得金黃酥脆、肉質鮮嫩。評委們仔細品評每一道作品,從火候把控到風味層次,從創意呈現到文化融合,進行全方位考量,最終評出優秀獎4名、銅鰭破冰獎4名、銀波逐浪獎3名、金鱗騰躍獎3名。 中國大廚在烹製金黃酥脆、肉質鮮嫩的烤魚。 王瑋琦 攝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豐富多彩的互動環節。中俄藝人輪番登臺,獻上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幸運抽獎活動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讓觀眾在品嘗美食之餘,享受到中獎的樂趣。 本次賽事不僅是一場味覺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融的生動實踐。通過美食這一無國界的語言,讓中俄兩國民眾在品味佳餚的過程中增進了解、深化友誼。同江市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持續推動中俄美食文化交流常態化、多元化發展,讓這道「跨越國界的鮮香」成為中俄友好往來的亮麗風景線。(完)
福建寧德蕉城區金榕社區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 9名幹部服務2萬多人,怎樣減負賦能(幹部狀態新觀察·走進一線探作風) 臨近中午,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金榕社區的公益暑託班下課了。「阿姨好!」孩子們紛紛走出教室,遇上金榕社區黨支部書記蘭淑琴,熱情地打著招呼。 「今年社區對接蕉城區總工會,辦起了公益暑託班。」蘭淑琴感慨,現在事務性工作少了,為群眾服務的時間多了,社區還來了得力的幫手。暑託班、口琴培訓班、社區工坊、假期法治課……蘭淑琴介紹,在近鄰黨建指導員吳秀雲的協助下,社區辦起不少惠民活動。 「這要放在前幾年,實在沒有精力去辦。」蘭淑琴介紹,金榕社區2021年成立,轄區內7個商品房小區有居民2萬多人;寧德市學生人數最多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也在該社區,學生人數超6500人,社區兩委幹部卻只有9人。「過去,單是針對學校門口交通擁堵和流動攤販問題的投訴,數量就佔整個鄉12345熱線投訴件的1/3。」蘭淑琴說。 看得見的問題要解決,看不見的煩惱也不少。前幾年,不同部門、機構在社區掛牌設工作室、示範點等。掛了牌,就要檢查工作。金榕社區辦公室門口的牆上,還留著些釘頭,「原來我們這裡的牌子都能靈活拆卸,哪個部門來檢查了就掛上相應的牌子。」蘭淑琴說,掛牌設點幾乎都要求專門的辦公場地和材料。 「小馬拉不動大車」,社區的工作幹不完。「都說車子大,先得弄明白裡頭裝了啥。」蕉城區委組織部幹部鍾華傑在調研中發現,「民生需求不能減,但不必要的事務性工作必須砍掉;各部門機構對社區的服務不能停,但檢查要削減。」 要常態長效減負,還要從制度上加以規範。寧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雷阿平介紹,寧德市委建立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今年7月,協調機制出臺寧德市村(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實施辦法,進一步規範村(社區)工作機制、掛牌和證明事項。「準入清單裡沒有的事項,上級部門不得隨意攤派給社區,必須通過市級協調機制審批。」雷阿平說。 僅靠減負還不夠,還必須為「小馬」加把力。去年以來,寧德市選派33名有經驗、有能力的處、科級幹部擔任城市黨建指導員和駐社區第一書記,充分發揮指導、幫帶、協調作用。吳秀雲到社區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啃下校園周邊治理這塊「硬骨頭」。 「混亂的時候,擺攤的小貨車、三輪車在路邊排成一排,還有違停的小汽車,好好的雙向車道直接變單向車道。」金榕社區內的蕉城區第二實驗學校,上下學期間的校門口堵車和流動攤販扎堆問題,蘭淑琴早就求助過相關部門,但不同部門分開行動各管一塊。上下學時間,交警前來指揮交通,但其他時間,還有違停車輛造成擁堵;早上或傍晚,城管部門會來管理流動攤販,但也不是每天都來。學校門口的治理難題一直不能徹底解決。 吳秀雲協調社區、學校、城管、交警、公交公司等召開多場聯席會議,商議解決方案。解決擁堵問題,首先要在路中間加裝護欄,引導車輛有序行駛,防止違停和逆行。「這就需要交警部門評估是否影響交通安全,並給車輛留出足夠調頭空間,還要公交公司確認是否阻礙公交車通行。這事僅靠社區的力量確實難以辦成。」吳秀雲介紹。 經過多方協調,區、鄉兩級城管部門及公安、學校、社區志願服務隊等聯合成立志願護學隊,在校園周邊常態化開展「護學」行動。「道路交通秩序改善許多,少了不守交規的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居民王女士說。 「群眾不參與,社區力量永遠是『小馬』。」鍾華傑認為,治理好社區,關鍵要讓群眾共建共享。 吳秀雲說:「我們在走訪中發現,社區內不少家庭主婦希望在照顧家庭的同時找點活計,增加收入。」吳秀雲牽頭成立環金溪片區聯合黨委,聯結金榕、金溪兩個社區。借鑑金溪社區經驗,金榕社區引入當地的手工企業業務,承接數據線、玩具、上色彩繪等手工產品的訂單,「有了這些訂單,一些老人、『寶媽』的月收入增加2000多元。」「先服務群眾,才能發動群眾。」蘭淑琴說。如今社區志願者團隊已有4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寶媽」。 「基層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減去不必要的負擔;基層賦能不僅是增強力量,更要想辦法讓群眾積極參與。」雷阿平說,目前寧德市已清理村(社區)牌匾1.7萬多塊,清理工作事務50多項,取消證明事項100多項。下一步,寧德市將繼續解決社區工作力量不足、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還有差距等問題。 本報記者 施 鈺 《人民日報》(2025年08月12日 第 10 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水仙直播 | 免费直播行情网站大全 |
小白兔直播 |
黄播 | 看b站a8直播 |
迷笛直播 |
香蕉直播 | 少妇免费直播 |
么么直播 |
魅影视频 | 飞速直播 |
零七直播 |
大鱼直播 | 花蝴蝶app直播 |
鲨鱼直播 |
咪咕直播 | 优直播 |
青稞直播 |
深夜直播 | 夜月直播www成人 |
国外b站刺激战场直播app |
橙色直播 | 橙色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 |
咪咕直播 | 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 |
伊对免费下载 |
橘子直播 | sky直播 |
成人直播app推荐免费 |